打饭校长是作秀吗
尉迟公
杭州文澜中学出了一个“打饭校长”:从2004年至今,校长任继长亲自为学生们打饭,被孩子们昵称为“任哥”。就是这么一件好事,九年来却一直遭受质疑,总有人说这位校长是在作秀。
对于这种声音,我们决不认同。
这位六十多岁的老校长,在教育圈里很出名,因为培养了无数优秀生;在教育圈外也很出名,因为天天在食堂给学生打饭。小到饭菜是不是合胃口,大到作业量多不多,老师有没有拖堂……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实存在,他会马上解决。不难看出,任校长盛的不仅是几两米饭,更是爱;暖的不仅是学生的胃,更是心。
“那么大点儿的孩子离开爸妈,一星期七天,有五个日夜在学校。我作为校长,应该多担点责任,多关心了解他们。”在任继长看来,关心学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走到他们中间去,比如去食堂打饭,看看他们吃得饱不饱、好不好。
为什么会有质疑声音?
现在,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种“扒粪运动”。一些所谓的“意见领袖”或者“愤青”,一味钟情于拿一些坏消息说事。他们的兴趣点和火力点是哪哪又出什么事了,谁谁又怎么着了。而对于那些好消息,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于是,一个团体或一个人做得再好,再怎么出色,再怎么优秀,在他们眼中则是一种“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不值一哂,甚至百般挑剔。这是一种可怕的思维取向。
中国是一个超大型社会,每天会有这样那样的负面消息涌现,想扒的话有的是。这有点像在一大片果园里,不乏有几个烂桃子,本身很正常。但如果有人刻意把烂桃子集中到一个筐里,便得出结论说整个果园都是烂的果子,则有失公允,显然很不正常。这一扒粪思维,不仅放大了坏消息,也抑制了好消息的传播。因为,这种坏消息长期不断的积聚,或多或少影响了人们对社会的总体认识,或大或小改变了好消息的舆论环境,让那些真正的好消息或遭质疑,或受冷落。
具体到当下教育,没错,是有个别教师在师德方面出了些问题,媒体也时不时披露出某某老师性侵未成年人的新闻。对于这一恶劣行径,整个社会是零容忍,并且正在采取种种措施加以防范。我们相信,这一现象将会越来越少。更应看到,这种败坏师德的人,就像果园里的那几个烂桃子,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占比非常小。如果就此认为老师没几个好人,大错特错。
再回到话题上来。“打饭校长”带来的正效应有目共睹。除了学生喜欢,家长赞叹,连学校的其他教师也纷纷效仿。受“任哥”感染,自发去帮忙的老师越来越多,食堂里出现一大批“教师义工”。就这样,打饭从一个校长的个人行为,成了全校老师的集体行为,载满着尊重、平等、博爱等美好价值。杭州文澜中学,之所以能够成为当地中学中的佼佼者,由此不难揆度。
退一步说,就算这是一种作秀,我们也欢迎之至。一个67岁的老人,一个德高望重的校长,能够做到为学生打饭,这是怎样的一种道德坚守!每一次这样的坚守,都是在为道德增温。对善的坚守,释放着宝贵的正能量,将社会导向从善之旅。于是,我们有充分理由向这位打饭校长致敬。
任校长的打饭故事还会继续下去。这不是一个孤例,不仅因为杭州文澜中学许多老师正在这样做。更重要的是, 这样的正能量时刻在我们的身边。它透过城市喧闹的天空,穿过功利纷争的灵魂,温暖着善良人们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