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克时艰
——浙江抗击强台风“菲特”全记录之四
本报记者 阮蓓茜 通讯员 陈勇
秋日的阳光明媚动人,给人温暖,给人希望。
对灾区的人们来说,风风雨雨已携手走过,艰难险阻已并肩经历。当洪水吞噬家园,当乡亲突遇险情,当生活陷入窘境,是他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挺身而出,以无畏的勇气、无私的行动,筑起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为灾难中的人们筑起一个个平安、温暖的港湾。
这里,是抗台抢险的主战场,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大考场。我们无法阻止天灾突降,但灾难无法割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无法阻断执政为民的鱼水情深。
愈是艰险愈向前。狂风中、骤雨中、浊浪中,党员干部始终是不倒的旗帜、不屈的脊梁。
责任,重于泰山
台风红色警报骤然拉响!
早在10月5日下午强台风“菲特”逼近浙江时,省领导迅速作出指示,要求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一把手”立刻停止休假,迅速到岗。随即,全省各地党员干部闻“风”而动,以迎战姿态返回工作岗位、奔赴防台抗台一线,紧张有序地投入工作中。
6日凌晨3时许,一辆来自江苏南通的汽车抵达乐清白石街道。从车上跳下的,是街道干部陈正茂。经过近10个小时的长途奔波,他赶回乐清,顾不上休息,马上投入到抗台中。
台风逼近,风大雨急!各地党员干部迅速出击,排查险情,转移群众,和狂风暴雨抢时间。
6日晚,洞头县东屏街道惠民村一间石屋,响起急促的敲门声。来人是街道的党员救援队,他们正挨家挨户查看,发现这间破旧的石屋还住着人,赶紧劝住户转移。“风雨这么大,你们不搬,我们心里不安!”经一再劝说,住户终于答应搬到应急避难点。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6日18时,温州、台州、宁波、舟山等市回港避风船只35795艘,转移人员57.4万人。
尽管浙江连年遭遇台风,可这个秋天来袭的强台风“菲特”,带来的灾难仍超出人们的想象。险情频频传来,狂风暴雨中的浙江,迎来一场抗台风、护民生的大考。
10月7日这一天,狂风肆虐,多少党员干部不眠不休。“林小友家的房子被掀翻了,大家快去帮忙啊!”半夜,三门县亭旁镇界岙村党支部书记俞海苗冒雨巡查,见房子倒塌,急忙大声喊叫。周边的党员闻声赶来,大伙儿你抱被子衣物、我背老人小孩,很快就把林小友一家安全转移到村委会办公室。
这一天,暴雨如注,多少党员干部应急而动。在余姚市梨洲街道明伟村,44岁的村党委书记张剑波和村干部们,冒险穿过涨到胸口的洪水,在村委会办公室紧急碰头,随后兵分多路,划着船挨家挨户看望村民、了解灾情。
“我是党员,跟我来……”“是党员的,跟我上……”狂风暴雨中,这一声声坚定而响亮的口令,给灾区群众带来勇气、信心和希望。
斗志,坚不可摧
10月7日晚,洞头北岙街道三盘社区西山头村,倪家亮起了灯,迎接男主人回家。
一辆从医院驶来的灵车停在门口,55岁的倪文林被亲人抬进家门。此时,他已经被换掉了前夜那身又湿又脏的雨衣,也仿佛洗去了一天一夜忙碌的疲惫。村民们闻讯赶来,给他鞠躬、为他守夜、向他告别。
倪文林,这位老党员的生命最后12个小时,是在抗台救灾中度过的。
6日晚,整个海岛停电,一片黑暗中,倪文林主动和村干部一起查看五保户、老屋住户。23时,他们帮助村民固定好门窗后,准备去码头。然而道路塌方,他们只得从山顶绕行,可在途中,突然刮来一阵大风,走在前头的几个人一下子全被刮倒。人们在离山顶10米处的水泥路上发现倪文林时,他已满脸是血,停止了呼吸。
群众都安全转移了吗?有足够的食物吗?饮水、照明供应得上吗……危急时刻,党员干部迎难而上,一心为着朝夕相处的群众,全然不顾自身安危,把家人亲友抛在脑后。
“对不起,我实在抽不出身,过些天再来看望。父亲就靠你照顾了,代我向父亲问声好。”这条短信,是余姚市梨洲街道党政综合办副主任张剑波发给妹妹的。老父亲身患重病住院多日,但因忙于救灾,44岁的张剑波顾不上回家,强忍着内心煎熬,坚守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这,是党员干部在洪水中的毅然抉择,也是面对灾情不容退缩的考验。
饿了,就啃一口面包;累了,就在车上打个盹。10多天来,党员干部们与时间赛跑、同风雨较量,每一个被大水淹没的社区,每一个急需援助的百姓,都是他们难以割舍的牵挂——
7日,在临海市大田桥村,由于70多岁的章大爷瘫痪在床,老伴看着已漫过窗口的大水束手无策,只能听天由命。正危急时,只见村干部章可顺撑着用泡沫板做成的小船,载着他自己买的饼干和方便面来了。
8日,在嘉善县,由200多名党员组成的“红色义工”突击队,奔赴受灾一线巡逻,他们转移群众,帮助果农抢摘水果,为大棚种植户加固大棚,帮助群众尽量减少损失。
9日,在安吉县梅溪镇板桥村,党委书记沈建国还在帮村民救灾,而自家投资400万元的甲鱼养殖场却无暇顾及……
众志成城。面对险情和灾情,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顽强拼搏、勇于奉献,干群同心、风雨同舟, 显示了坚不可摧的意志与力量。
真情,风雨考验
阳光总在风雨后。
当雨过天晴、洪水退去,人们返回家园、重享天伦之际,众多基层党员干部却来不及喘口气、歇歇脚。
修葺房屋、修复道路、抢收粮食……灾后重建迫在眉睫,他们又奔波在路上。
10月10日,在嘉兴南湖区余新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徐浩见水位下降,赶紧联系区农经局有关专家,请他们来指导农业灾后生产恢复,并带着农技人员到一线走访,指导农户开展灾后自救。
走访中,徐浩发现部分种粮大户晚稻出现倒伏,立即找来农技人员,了解晚稻政策性保险有关事项,并通知受灾严重的种粮大户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太感谢了,想得比我们还周到!”种粮大户紧紧握住徐浩的手。
10月13日,余姚主城区很多道路和小区的积水逐渐退去,留下了大量被脏水浸泡的垃圾,臭不可闻。临山镇团委书记楼依洁带着100多名志愿者,到兰江街道、马渚镇及邮电新村打扫卫生。在邮电新村,他们顾不得恶臭,穿着涉水服,用皮划艇将漂浮在水面的垃圾一点点清理掉。
心在一起,则力必聚。
“这里有孩子需要送医院,大家快过来帮忙。”“这个老人刚从医院回来,我们去扶一下。”“那个阿婆家需要水,我送过去。”……台风过后,宁波海曙区机关干部杨锋和同伴们一起,在马园社区为居民提供服务,走到居民中间,解决难题。
“我动过手术不久,需要就医换药,可现在出门不方便,我该怎么办?”日前,鄞州宋诏桥社区积水未退,党支部书记王德光听到居民王雪法的苦衷,也着急了,他一边联系社区医生,一边去找皮艇,把医生送到居民家里。
没有豪言壮语,基层党员干部用朴实、坚毅的行动,在灾区传递着昂扬向上的正能量。他们忙碌的身影,在浙江大地勾画着一幅幅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动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