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排涝 专家支招
记者 颜伟杰
今天16时,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结束了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标志着我省汛情基本解除。
虽然眼下全省主要江河水位已全面降至警戒以下,但就在10天前,浙江史上最强秋台风“菲特”携风带雨,直逼我省。我省各大水利工程,通过拦、蓄、调、分、排等措施,为抗洪救灾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与此同时,某些城市的城防排涝工程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菲特”在带给我们灾害的同时,还带来了哪些经验和教训?记者采访了省内有关专家。
水利工程拦洪截峰
记者:“菲特”自7日凌晨在福建登陆之后,其北侧云团覆盖整个浙江,洒下瓢泼大雨。河网水库迅速上升,浙江八大水系中的鳌江、甬江、苕溪、杭嘉湖东部平原等四大水系均发生超历史最高水位的洪水。这一过程中,我省水利工程发挥了哪些作用?
朱法君(浙江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菲特”带来的雨量大而范围广。浙北14个县(市、区)过程雨量破当地台风过程雨量极值,超过或接近百年一遇。其中,7日全省面雨量149毫米,为我省有记录以来(含梅汛期)的最大日面雨量。
幸运的是,在台风来临前我们已要求各级防汛水利部门对全省水库河网预泄1.68亿立方米,为降雨腾出了部分库容。而根据测算,“菲特”台风期间,姚江流域总产水6.2亿立方米,四明湖、梁辉、陆埠等水库拦蓄洪水0.8亿立方米。
为尽快降低余姚水位,我们安排了上虞牟山闸、长坝闸紧闭闸门,为下游排涝减轻压力。蜀山大闸全力下泄,姚江大闸也根据宁波三江口潮位情况,及时启闭,全力外排姚江洪水。
海宁的盐官南排枢纽担负着整个杭嘉湖地区排涝泄洪重任,汛情出现后,盐官南排枢纽开启4台泵站和部分闸门,尽最大努力将内河水排出去。而位于海盐的长山闸南排枢纽,也开启了6个闸门,候潮排涝。
据统计,强降雨过程中,全省水库科学调度拦洪错峰,共拦蓄洪水25.1亿立方米;沿海平原排涝泵闸排水15.2亿立方米。
城市更应注重防涝
记者:这次“菲特”带来的强降雨,虽然有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等自然因素,是否也暴露出了我省一些城市城防对超设防标准灾害的应急措施不足?
丁伯良(浙江省水文局总工程师):的确,“菲特”带来的降水确实罕见。仅7日一天,浙江全省面雨量149毫米,创造了这个频受台风侵袭的省份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日面雨量。地处四明山下的宁波余姚,三日面雨量527毫米,相当于直接倒进了68个西湖!
按照目前我们的城市防洪标准,我省除了杭州、宁波、温州是按百年一遇、部分区域按三百年一遇的标准建设城市防洪体系,像余姚这样的县级城市大多是按50年一遇的标准来建设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面对像“菲特”带来的百年一遇的降水时,我们就该束手无策。在做好标准堤防体系的同时,我们也要对一些超标准洪水做好临时方案。如对城防工程的临时加高加固、以及临时的强排措施。
黄昉(浙江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随着这些年水利工程和水利设施的完善,我们对洪水的防范越来越成熟,但城市内涝的防范这个薄弱环节则越来越突出。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硬化,而原先的河道、草地等蓄排水系统也被破坏,导致城市排水越来越困难。
与此同时,原先城市周边的湿地、农田、水塘也渐渐变成了开发区,降低了城市的防洪滞蓄能力。
朱法君:河道对城市行洪排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年来,我们部分城市为了加快建设,填埋、堵塞、截断了城市原有的大小河流。而有些新城区,城防或者排水工程落后于城市建设,这其实是非常危险。
这些年,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多,我们经常看到“到城市来看海”的场景。我们江浙一带,经常会下超过200毫米的降水,一旦没有这些毛细血管,看海就成了家常便饭,所以我们也呼吁城市建设者及时更新、完善排涝设施。
黄昉:虽然目前汛情总体已趋平稳,但从各流域来讲,后续防灾和重建任务十分繁重。这次出现灾情的姚江流域洪水只有通过姚江排往甬江一条通道,且易受到潮水和奉化江洪水的顶托,洪涝不分,排水不畅。
因此我们也在研究,在姚江流域上游继续扩大直接排往杭州湾的能力,减轻姚江洪水压力;研究余姚下游向东排洪的能力,设第二通道,以改善余姚城区及甬江流域防洪排涝格局。
同时,对杭州大城西的排涝格局我们也在做改进的初步规划方案,为接下来开展的防洪排涝建设提前进行谋划。
(本报杭州10月16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