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直击全省军民抗灾救灾

省第七地质大队积极参与余姚救灾

争分夺秒排隐患

  记者 翁浩浩 通讯员 史冬梅 朱一舒

  本报讯 10月14日下午,当记者电话联系省第七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潘海潮时,他正在余姚市阳明街道畈州村的泥石流地质灾害点踏勘。信号时断时续,潘海潮无暇多说几句话,便继续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菲特”远走,大水渐退,余姚群众的生产生活正在逐渐恢复正常。此时此刻,省第七地质大队地质专家的神经仍然绷得紧紧的,严防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

  作为全国模范地质队,省第七地质大队积极投身于余姚抗险救灾。连日来,大队专业排涝队伍和地质专家头顶风雨,脚蹚积水,穿梭于余姚的大街小巷及各地质灾害点,为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一道可靠的防线。

  10月8日晚8时,狂风肆虐,暴雨如注。在余姚市璟月湾边坡治理项目部和废弃矿山治理监理部内,省第七地质大队隧道公司第四工程处的干部职工无心休息,不断高涨的洪水让他们无比揪心。“受灾群众需要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他们穿上雨衣,抬起水泵,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参与抗洪救灾,并将灾情报告给省第七地质大队。

  对余姚人民,七大队始终怀着一种深厚的情感。“上世纪90年代,当地质工作处于低谷时,是余姚人民给了闯市场的七大队很多项目和机会。眼下,七大队在余姚开展地质找矿工作,也得到当地有力支持。”省第七地质大队大队长王卫青说,这次,“七队人”就要把自己的“三光荣”(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精神,化作回报余姚人民的实际行动,为抗险救灾贡献一份力量。

  一道去余姚抗灾的动员令紧急发出,广大职工踊跃报名。很快,一支由25人组成的地质抢险队从杭州出发,赶赴余姚一线。

  风雨再大,也挡不住前进的步伐。10月9日晚,七大队召开紧急会议,组成由大队党委委员、第三工程处经理吴义任总指挥的工作小组,在当地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全力投入抗洪排涝工作。第二天,大队从全省各项目部紧急调集的8部车、25台水泵、4台发电机组到达余姚,抢险人员义无反顾地冲进齐腰深的洪水,夜以继日地进行抽水排涝。

  当晚,七大队接到当地防汛指挥部的指令:到富巷新村小区和长安小学抽水。夜晚,余姚城区一片漆黑,富巷新村南小区内的积水没过大腿。抢险人员借着手电筒的光亮,开启了发电机和水泵。看到抢险人员的辛勤劳作,小区居民被感动了,他们纷纷手持蜡烛为技术人员照明。晚10时,当抢险人员结束抢险时,居民自发端来宝贵的清水让他们清洗双手。

  在长安小学、富巷新村北小区、北滨江路、东方铭苑地下车库等重灾区,抢险人员抽干水后,又拿起铁锹、扫把,把垃圾清理干净,自己则满身泥水。连续3天,抢险队员没有换洗衣服,困了就轮换在汽车驾驶室里打盹,但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参与抗灾排涝期间,七大队在城市内涝排水中抽水超过12万立方米。

  针对余姚断水断电、缺食品缺水的情况,七大队迅速在杭州组织两大卡车的饼干、八宝粥等食品和矿泉水、手电筒、蜡烛等救灾物资,连夜送到灾区。爱心汇聚,聚沙成塔。大队慷慨解囊,还向余姚民政局捐款10万元。

  由于暴雨、台风的影响,当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多次发生险情。如果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排除,人民群众就无法真正安心生活。七大队向当地国土资源部门主动请缨,参与地质灾害调查。10月13日上午,13名地质专家分组赶赴阳明、凤山、梨州、河姆渡、兰江、站亭、三七市等地展开参与地质灾害调查。在各灾害治理点,地质专家为当地政府制定防治方案,并且积极向村民讲解防灾避灾的基本知识,进行解释疏导工作。

  如今,七大队的专家带上干粮和矿泉水,向山区挺进。他们的目标很明确,要一星期内完成7个乡镇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消除当地干部群众的后顾之忧。


浙江日报 直击全省军民抗灾救灾 00002 争分夺秒排隐患 2013-10-15 3219336 2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