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突破土地流转和资金瓶颈

衢州新增家庭农场近两千

  记者 毛广绘 通讯员 蓝晨

  本报讯 衢州市家庭农场建设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今年至9月底,全市在原有的种养大户基础上已创办家庭农场1968家,发展速度居全省首位。

  作为浙江省首个家庭农场培育发展试点市,衢州市在培育发展家庭农场过程中,碰到了土地流转难、融资贷款难、用地审批难、农业保险难等“三农”发展的要素瓶颈。今年以来,衢州市出台各类扶持政策,市县两级共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通过政策驱动,创新服务,率先走上全省家庭农场“破冰”之路。

  一本《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让家庭农场负责人定了心。日前,衢江区六泉家庭农场负责人徐六泉向记者展示了他刚领到的《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这本蓝色封皮的证书由区政府颁发,里面包含了流入方、流转合同编号、流转方式、流转期限以及流转亩数、流转地块总数等内容。徐六泉告诉记者:“有了‘蓝皮本’,土地流转就规范了,还可以拿到银行抵押贷款。”目前,“蓝皮本”已在衢州27个家庭农场首批发放,涉及耕地面积1.1万亩。为了加快家庭农场土地流转速度,衢州市各县(市、区)还对新流转的土地进行奖励和补助,每年每亩奖励100元至200元,全市用于家庭农场发展的新流转土地已达3.82万亩。

  “设施农用地审批,不到20天就审批下来了。”衢江区全旺镇的一家家庭农场负责人周金龙说,他需要建一间茶叶加工房,9月上旬送审的1.2亩农用地,9月下旬就批下来了。高效来自“联审联批”制,即县、区政府组织国土、农业、环保、林业、水利、规划等相关部门,通过初步现场踏勘审查后,召开会议一次性审批通过。如果审批的用地不符合规定,则一票否决。按规定一月一批,对重点项目可按照“一事一议”原则随时进行会审。对于这一变化,农民的总结是:从8个章到一个会,即过去要先后盖8个章,三五个月才行,现在开一次会就能通过。

  优化金融服务,助推家庭农场发展。衢州市安排5000万元财政资金作为市区家庭农场政银合作资金,按照1∶5的比例放大,给市区家庭农场增加信贷额度2.5亿元。各县(市、区)也分别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常山县农业局和县农信联社对家庭农场开展信用等级评定,授予信用贷款额度。10月8日,郑贤平的郑氏家庭农场上午刚被评为五星级信用家庭农场,下午就从县农信联社获得首笔150万元贷款。

  在农业保险方面,衢州市推出了家庭农场组合保险,在综合推进农村住房、油菜、林木、水稻、能繁母猪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基础上,将大棚保险与大棚蔬菜保险列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填补了政策性保险的“空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衢州新增家庭农场近两千 2013-10-14 浙江日报2013-10-1400032 2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