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观天下·风云动

美加监听风波点燃巴西怒火

巴西谋求网络去美化,欲砍军火大单

  美加监听风波点燃巴西怒火

  巴西谋求网络去美化,欲砍军火大单

  美国“监听丑闻”这一页还远没翻过去,由于加拿大被曝曾与美国一起共同监听巴西矿业和能源部,巴西外长召见加驻巴大使表示愤怒,巴西总统罗塞夫强烈谴责美、加等国对巴西发动的网络战;为避免美国对其他国家实施间谍监控活动,罗塞夫甚至倡议明年在巴西举行互联网安全国际大会。

  美巴关系缘何走到这一步?国际问题专家认为,监控丑闻持续发酵,其实折射巴美两国的长期矛盾:利益失衡。

美加再遭强烈谴责

  巴西环球电视台6日援引斯诺登披露的文件称,加拿大曾与美国一起共同监听巴西矿业和能源部的通信内容,监听范围包括电话、电子邮件和互联网信息数据等。巴西政府反应强烈,已要求加拿大政府做出解释。

  7日,巴西外长召见加拿大驻巴西大使,“对加拿大这种令人无法接受和粗鲁地侵犯国家主权、个人及法人行为”表示愤怒。巴西总统罗塞夫7日在推特上强调,美国和加拿大的电子间谍活动背后是“经济利益,是对他国主权以及企业、个人隐私的侵犯”,巴西谴责这种网络战争行为。“有关矿业部门成为间谍活动目标再次证明,所谓(以反恐为目的)的情报收集只是幌子,它具有经济和战略意图,加拿大人其实是对矿产领域感兴趣。”她同时要求巴西矿业和能源部采取严格措施,保护自己的机密信息安全。巴西矿业和能源部长接受环球电视台采访时表示,这一情况“很严重”,加拿大是巴西矿业的主要投资国之一,如果其间谍活动出于牟取私利,事态将变得相当严重。

  对于巴西的指责,加拿大总理发言人表示:“我们保障通信领域的安全,不会对自己关于间谍活动或手段发表任何评论。”加拿大情报机构也拒绝发表评论。

  对于始作俑者美国,巴西仍不依不饶。据俄通社-塔斯社10月10日消息,巴西参议院委员会决定请求俄罗斯政府允许美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参与巴西议员的视频会议,以调查美国情报机构对巴西政府官员监视一事。

  据报道,巴西参议院在其公开会议上听取了美国记者格林沃尔德的证词后,决定请求俄罗斯政府允许斯诺登参与巴西议员的视频会议。格林沃尔德目前居住在巴西,此前斯诺登曾向他转交大批揭发性文件。根据这些文件,媒体披露了美加情报机构对巴西总统罗塞夫、巴西外交官、巴西重要战略部门的工作人员及南美部分公司的电话及电子邮件实施监控。

  据巴西参议院发言人里卡多费拉称,格林沃尔德在公开会议上无法提供大量的、更为细节化的信息,而“格林沃尔德向我们提供的信息,是由斯诺登掌握的”。

  据悉,最早接触美国“棱镜”项目曝光者斯诺登的记者格林沃尔德9月1日接受巴西环球电视台专访时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罗塞夫的电子邮件和私人电话等。这一消息引发巴西政府强烈不满。

欲增强网络独立性

  10月9日,巴西通信部长保罗·贝尔纳多说,为避免美国对其他国家实施间谍监控活动,巴总统罗塞夫倡议明年在巴西举行一次有关互联网安全的国际大会。贝尔纳多说,罗塞夫是在当天会见国际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负责人时提出这个倡议的。罗塞夫表示,巴西将承担大会的筹备工作,大会初定于明年4月在里约热内卢召开。

  贝尔纳多指出,鉴于巴西公民与企业,乃至总统和政府部长都已成为美国网络间谍活动的直接受害者,巴西政府认识到,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就互联网行为准则及监管达成一项多边协议。所有涉及互联网的行为主体都有权参与上述大会,并就行为准则的确立展开充分的辩论。

  巴西此举显然是筹谋已久,早些时候,媒体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以多种途径拦截罗塞夫的通讯后,罗塞夫就决意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强巴西网络独立性和安全性。巴西政府不打算禁止公民使用以美国为中心的网络服务,但希望公民数据在本国服务器保存,以防美国国家安全局窥视。

  巴西大多数因特网流量经过美国,以致罗塞夫计划铺设直通欧洲的海底光缆,同时连结所有南美洲国家,建立免受美国监视的网络。巴西邮政系统还计划明年建立一个加密电子邮件系统,以取代美国Gmail和雅虎电子邮件服务。

  美联社报道,如果巴西的上述构想成为现实,并引发其他国家效仿,美国硅谷企业可能面临业务流失和运营成本上升的局面。巴西是对美国社交媒体最如饥似渴的消费群体之一,在脸谱网站消费者中排第三位,在推特和YouTube网站排第二位。今年8月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监视丑闻引发的后果,到2016年可能致使美国云计算行业损失大约350亿美元。

取消访美影响几何

  “棱镜门”事件在巴西发酵,其实已有三个月之久。早在7月7日,巴西《环球报》援引斯诺登泄密文件称,美国在巴西收集了数十亿公司及私人的电话录音和电子邮件内容,涉及政府、商业和工业等领域。巴西政府就“要求美国政府就此事作出解释”。

  为了修补与巴西的关系,美国务卿克里于8月访问巴西,却备受冷遇。在巴西外交部大门外,众多抗议者举行示威游行,向克里访问团成员高呼“走开,间谍”。巴西政府则正告克里,“如果不能解决因为网络监听丑闻带来的问题,两国关系将受到负面影响”。到了9月初,由于巴西媒体曝出美国监视项目曾锁定巴西总统罗塞夫和墨西哥总统涅托的消息,罗塞夫一怒之下,甚至取消了原定在10月对美国进行的国事访问。

  一些分析师认为,巴西总统这次取消访问,最受伤的莫过于美国军工企业。美方原打算借这次访问促成巴西从美国波音公司购买多架F—18战机。美方已就这一合同与巴西方面谈判多年,同时面临来自欧洲的强劲竞争。多名巴西官员已经放话,“我们无法将如此庞大的合同交由一个不信任的国家。”还有巴西官员表示,不能将本国价值10亿美元的战斗机检修合同交给美国。

  巴西《环球报》的报道称,斯诺登透露的情报显示,巴西是美国在拉美地区监控活动的“头号目标”。巴西寻求得到美国的解释,但听到满意的解释并非最终目的,巴西需要的是“立即停止类似侵犯主权的丑恶之举”。

  一些分析师认为,罗塞夫取消访美部分着眼于明年的连任努力,期望在选民面前塑造强硬形象。“她会把这一决定描述成‘踢山姆大叔的屁股’,”巴西利亚大学政治学教授戴维·弗莱舍尔说,“这会增加她的支持率。”

  不过,弗莱舍尔等分析师也认为,鉴于巴西和美国之间近些年的经济及政治交往趋势,情报监视事件以及取消访问不会严重危及两国长远关系。

  白宫发言人卡尼对此至少在口头上显得颇有信心,在新闻发布会上坚称巴西总统对美国的国事访问今后必将成行。“这不会受到某一双边事务的影响,无论那件事有多么重要或有挑战性。”

  在国际关系紧张复杂的今天,一场国事访问的取消必将给双方带来损失,而美国或许将在这场外交风波中输掉更多。华盛顿固然极可能丢掉谈了多年的军火大单,而监控事件给巴西带来的不信任感将是持续的,这会给美国公司在拉美的商业战略带来更大的难度。

巴美利益长期失衡

  美巴关系为何走到今天?分析人士认为,首先是因为巴西觉得没有受到美国的足够尊重。去年4月10日,奥巴马总统虽在白宫会见罗塞夫,但并非最高等级的“国事访问”;而另一个金砖国家印度,不仅其领导人受到奥巴马“国事访问”的待遇,奥巴马还表示支持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去年的会面中,奥巴马却并未提及是否支持巴西“入常”。在巴西看来,美国并未把巴西视为大国。

  其次,监听风波牵扯巴西石油公司,可谓火上浇油。2007年11月7日,巴西宣布在近海发现油田,使其原油储量增加40%,一周后,巴西国防部就宣布将筹巨资建造核潜舰;而美国次年4月即宣布恢复“第四舰队”,该舰队辖区包括中南美、加勒比海以及南大西洋部分地区,显然将加大对巴西、古巴、阿根廷等中南美国家的海上威慑。为了制衡美国,2009年9月,巴西与法国签署的军事合作协定就包括在巴西建造核动力潜艇,由此可见,巴西非常希望摆脱美国的控制。

  巴西是美国在拉美地区的重要盟友,但巴美两国关系长期处于不稳定发展的阶段。早在2010年,巴西就曾因同土耳其、伊朗签署核燃料交换协议同美国出现严重分歧。而在监控丑闻的折射下,巴西和美国在利益和互信上的失衡再一次浮出水面。

  巴西是全球关税最高的国家之一,这是美国难以抹去的一块心病。今年5月,美国副总统拜登就在访问巴西利亚时呼吁巴西政府尽快打通贸易壁垒。然而罗塞夫和她的同僚们对于美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同样并不感冒,经济学家出身的她,甚至多次公开批评美国采取的低利率和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将损害巴西的经济增长。

  最后,美国能失去巴西吗?2009年9月21日,洪都拉斯遭政变的前总统赛拉亚现身巴西驻洪使馆,不仅等于是公然挑战美国在拉美的龙头地位,更导致拉美国家分裂为支持与反对两派。2010年9月下旬,巴西石油公司完成全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新股筹资: 670亿美元,约等于伊拉克一年的经济产出。从全球角度看,其增资绝不仅仅是一笔大宗交易,更反映出巴西对国际金融的影响力正日益增强。金融海啸期间,巴西财长曼特加不仅率先指责“汇率战争已经爆发”,更拒绝出席2010年10月在韩国召开的G20财长会议。《金融时报》认为,“作为一个力争获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国家、一个全球贸易和气候变化谈判中强硬而坚定的谈判对手,巴西是大多数重大国际谈判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论坛不能让巴西相信它是可信的,那它将难以让其它任何国家相信”。

  诸多事实显示,没有巴西的支持,美国很难重返拉美“后院”,再享区域霸权的荣耀。

  (据新华社、央视)


浙江日报 观天下·风云动 00019 美加监听风波点燃巴西怒火 2013-10-14 浙江日报2013-10-1400006;浙江日报2013-10-1400008;浙江日报2013-10-1400010;浙江日报2013-10-1400012;浙江日报2013-10-1400015;3216446 2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