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观天下·人物志

埃塞俄比亚新总统系北大北语校友

穆拉图:中国是第二故乡

  一晃30多年过去,穆拉图依然记挂着母校。在2012年北京语言大学50周年庆典之时,他发来了情真意切的贺信。

  在贺信中,穆拉图说:“我相信北京语言大学已经成为中国与派遣来华留学生国家之间的友谊桥梁。值得骄傲的是,我作为当时的学生分享了这个成就过程中的特别时刻;更值得骄傲的是,我从北京语言大学毕业,获得了通往著名的北京大学和其他国家大学学习大门的金钥匙。”

  穆拉图还表示,他对中国有很深的情缘,中国是他的第二故乡,以后他要常常回中国看看,更多地为埃中友谊作贡献。“我还有一个愿望,在不远的将来送我的儿子到母校北京语言大学学习,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友谊之桥。”

  穆拉图曾先后担任埃塞驻日本、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的大使,也曾担任政府经济发展及合作部国务部长、农业部部长和议会联邦院议长。

  埃塞俄比亚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总统由人民代表院提名,经联邦院和人民代表院三分之二多数同意后通过,任期为6年,最多可连任两届。 (据新华社、央视)

性格开朗人缘好

  穆拉图1977年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82年获学士学位。当时在哲学系任讲师的楼宇烈已年近八旬,他说当时穆拉图那个留学生班大概有30多人,他负责教授中国哲学史。虽然在这么多学生中出了不少知名学者,但是自己的学生成了总统,还是让楼宇烈有些意外但也颇感骄傲,“当时哪儿能意料到啊”,他说。

  当时任北大外国学者留学处(现已改为国际合作部)副处长的黄道林与穆拉图是老相识。据黄道林介绍,在1982年拿到学士学位后,穆拉图又在本校进修一年考上哲学系硕士研究生,之后提出想转入国际关系学院,“他觉得学习国际政治对他以后的发展更有帮助”。黄道林助其转系继续攻读国际政治并拿下硕士研究生学历。黄道林说,穆拉图的成绩一直不错,人缘也很棒。

  这一点,赵玉品也深表赞同。“当时来北语留学的非洲学生很多,但是穆拉图很特别,虽然他没有汉语基础,但是学习的成果比较显著。”赵玉品回忆,随着语言学习的进步,穆拉图渐渐熟悉了周围环境。性格开朗的他还与很多中国人交上了朋友,他常与中国同学一块逛街、喝啤酒、聊天。

  对北京的大小胡同,他都十分熟悉。留学北语期间,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语言实践活动:参观工厂、观看各类展览,在实地考察中更多地了解中国。

从来不迟到早退

  据北京语言大学宣传部的老师介绍,1976年,穆拉图以公派生的身份来到中国北京,进入北语学习汉语,当年穆拉图在北语来华部一系(今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基础汉语课堂学习。

  67岁的北语副教授赵玉品,曾为穆拉图教授“基础汉语”课程,她回忆起这个学生,表示印象很深刻。

  她说穆拉图当时那个班都是公派生,大多数来自非洲,“与同时期进入北语学习的其他国家的留学生相比,他显得十分成熟,学习勤奋刻苦并且尊敬师长”。

  当时留学生每周有24节与汉语相关的课程,其中12节基础汉语课是赵玉品教授的。在课堂上,穆拉图与她互动积极,而且敢于表达。

  课下,穆拉图总是按时完成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老师请教,从来不迟到早退。

  1977年,穆拉图顺利地拿到了北京语言大学的毕业证书,后赴北京大学学习本科、硕士和博士课程。

  10月7日,埃塞俄比亚联邦议会宣布,由执政党提名的穆拉图·特肖梅当选为埃塞俄比亚新总统。

  57岁的穆拉图与中国有着特殊的渊源。早在1976年,穆拉图便踏上中国的大地,来到北京高校学习。他曾说,中国是第二故乡。

  埃塞俄比亚新总统系北大北语校友

  穆拉图:中国是第二故乡


浙江日报 观天下·人物志 00018 穆拉图:中国是第二故乡 2013-10-14 浙江日报2013-10-1400014;浙江日报2013-10-1400012;浙江日报2013-10-1400009;浙江日报2013-10-1400008;浙江日报2013-10-1400006 2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