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直击全省军民抢险救灾

守望相助,我们在一起

——记者亲历海盐横港村灾区

  本报海盐10月10日电

  记者 毛传来 李回雄

  县委报道组 李刚

  突如其来的洪灾,打乱了村民的生活节奏。然而,意外的“生日会”,贴心的“摆渡船”,热心负责的镇村干部、民警、新老村民……于洪流中,给灾民带来笑声和安慰,温暖和期待。

  这里是海盐县百步镇横港村,该县受灾最重的村之一。全村有600多户农房进水,水最深处1.5米,受淹农田近7000亩。

  今天下午,记者赶到这里,亲历灾区一线的场景,记录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共渡难关的动人场面。

  安置点里过生日

  晚9时30分,欢呼声中,花苞状的生日蜡烛点亮,“祝你生日快乐”的电子乐声响起,身边的小伙伴们和着音乐,一边拍手一边唱起生日歌。11岁的易太平合着双掌,开心的笑容绽放成一朵美丽的花。许了心愿,点了蜡烛,吃了蛋糕,小易开心地宣布:“这是我第一次过生日,第一次吃蛋糕。谢谢周阿姨!”

  “周阿姨”是百步镇派出所干警周琰婷,这两天一直在所里的安置点值班。这里安排了140多名云南、贵州等籍贯的外来务工者,其中还有二三十名儿童。两三天时间,她已经成了这群孩子心中的知心阿姨。一到安置点门口,孩子们就热情地围上来,“周阿姨,周阿姨”叫个不停,有的还偷偷往她手里塞糖,有的甚至管她叫“临时妈妈”,还有父母托她帮忙给孩子洗澡。虽然认识时间很短,但哪个孩子是哪家的,谁和谁是兄弟姐妹,周琰婷一清二楚。中午吃饭时,小易悄悄地跟周阿姨咬耳朵:今天是我生日。晚上,周琰婷值完班,用所里同事凑的钱,赶到镇里买了这个生日蛋糕。

  易太平的母亲马入春去年带着孩子们一起来到村里,在一家建材公司打工。7日晚,几乎是一夜之间,来不及逃离的工人们被猛涨的洪水困在厂区的宿舍。“快要没有东西吃的时候,昨天早上,有人划着船赶到厂里,把我们从洪水中救出来,后来又用一辆大客车把我们送到这里。这两天有吃有喝,孩子们也玩得很开心,谢谢海盐好心人!”

  这里是百步镇5个安置点之一。从昨天上午起,周琰婷和10多名同事、镇村干部一直在这里值班,24小时为暂居于此的灾民贴心服务,将持续到洪水完全退去为止。

  民警摆渡送村民

  竹竿在水底一点,夜色中,船头轻巧地穿过一户民房的大门,在露出水面的几级台阶前缓缓停下,“船夫”吴张华回头喊一声:“到了。下船小心点,当心滑倒!”

  这趟摆渡第一个到家的乘客是朱建松,在外打工的他3天来第一次回家。“家人一直跟我说积水太深,回家不方便,今天熬不牢了,想回家看看。刚刚在路上还发愁怎么进家门,看到这艘‘摆渡船’心里就踏实了。”

  昨天一早,这艘由冲锋舟临时客串的“摆渡船”就出现在“渡口”——海盐县百步镇横港村一条村道边的积水区,虽然洪水已经退去10多厘米,今晚仍然水深及腰,路两旁是近200户几乎家家进水的农户,零零星星的灯光温暖着回家的渴望。

  为了方便村民和大量租住在此的外来打工者出入,镇派出所特地借来这艘冲锋舟,安排民警“三班倒”24小时接送。朱建松今天值夜班,时间是下午5时至凌晨12时。

  晚上7时30分,记者坐上“摆渡船”访农户时,巧遇来自河南的何卫星,他在村里一家企业开车。“这三天我一直住在房东家。我租的一楼被水淹了,房东不但在楼上给我另外找了间房,还管饭。所以,我天天回‘家’。”小何想了一下,感慨地说:“这里的人真好!”

  回到渡口时,等候在此的村民王建明热情地招呼记者:“你们上‘岛’去看过了?”记者一愣,明白过来时他已经跳上船:“我们回岛啦!”爽朗的笑声在水面上荡漾开去,让人久久回味。

  “你家里也受淹了吧?”下船后,记者问朱建松。“还好,积水只有10几厘米,有家人在,我安心在这边没关系。”朱建松淡淡地说,接着又是轻轻一点竹竿,“摆渡船”滑向灯火阑珊处。

  党员蹚水送食品

  昨天下午3时,钱伟斌精疲力竭地回到村里囫囵吞了一碗方便面——这是他的中饭。此前的4个小时里,他和同事拉着皮划艇,挨家挨户给80多户被困水中的村民,分别送去了一箱八宝粥和一箱方便面。其间,钱伟斌路过一户人家时,70多岁的袁老汉叫住他:“我身体很不舒服,脚也走不动了,你能不能送我上医院?”钱伟斌二话不说,背起老人送到附近的卫生院,对医护人员嘱咐了几句,又匆匆赶回村里。

  村民钱良英看在眼里,也跳下水,一起扶着皮划艇,继续蹚水送食品。“这种关键时刻,我们村干部一定要站出来,否则老百姓要指着我们鼻子骂。多辛苦一点,值得!”钱伟斌深有感触地说。作为村委会主任,他深知此时此刻肩上的责任,和背后滚烫的目光和期待。

  吃完“中饭”,来不及休息一下,钱伟斌又匆匆赶到几个安置点,看看有什么急需解决的事情。晚上7时,他在镇里一家小吃店匆匆吃了快餐,又打包了一份,往家里赶。这是两天来,他的老母亲在家里吃的第一顿米饭,此前一直啃方便面。

  “她一定会理解我的。”钱伟斌疲惫的眼中,闪过一丝内疚的目光。略过这些家里的琐事,他细数这两天村里办的事情:安排民兵应急分队的30多人和村干部一起加高防护堤,5辆拖拉机日夜赶工,1500多个装满泥土的编织袋,牢牢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借了两台水泵,不停地排涝;买了5艘皮划艇,组织所有村干部给所有村民分发食品……

  “水一天没有退尽,我们就守在这里一天,跟村民共进退。”


浙江日报 直击全省军民抢险救灾 00005 守望相助,我们在一起 2013-10-11 3215074 2 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