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直击全省军民抢险救灾

杭州北苕溪溃堤30米,千余官兵紧急驰援——

15小时,勇堵决口

  本报杭州10月8日讯

  记者 廖小清 通讯员 叶何伟 李勇

  今天零时30分许,杭州余杭区径山镇北苕溪丈母塘吴山闸旁出现溃堤。很快,决口宽度由开始的六七米,逐步扩展至30米左右。仅决口附近,就涉及4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共1.1万余人。危急时刻,当地政府部门立即转移群众,陆军第一集团军某部紧急出动1000余名官兵保护堤坝、封堵决口。风雨中,打响了一场保堤筑坝攻坚战。

  上午9时许,记者冒雨赶到决堤口时,远远就看到滔滔洪流顺着决口急流而下。令人振奋的是,堤坝上插满了部队的红旗,最醒目的是一条横幅:“硬骨头六连永远与人民心连心”。

  昨天傍晚,迅速上涨的水位没过4米高的堤坝,开始涌向村庄,区有关部门打开周边水闸放水,但还是发生了溃堤。凌晨4时许,大量洪水涌入村庄,迅速导致10余户民房和3000多亩农田受淹。见状,当地干部立即撤离决口附近的500余名群众,未造成人员伤亡。但若不能及时封堵决口,将会给下游带来更加巨大的安全威胁和经济损失。早上6时,陆军第一集团军某部官兵赶到支援。

  在决口处,记者看到,已有好几十根长6米、直径5厘米许的钢管打入水中。此时,10名身着短袖训练服的勇士站在没过胸膛的水中,用力握住钢管,配合挖机往下压。他们已在水中坚持了半个多小时,全身湿透,嘴唇冻得发紫。记者一眼就认出其中一位是某连连长耿源去年8月,长兴县西苕溪流域出现决口时,就是他第一个跳入水中打桩。这次,他仍然带头下水,和其他9名官兵一道担负起这项最艰难的任务。“我是连长,必须带头下去!”他说。

  “真冷!”又坚持了10分钟,耿源从水中终于答应轮换上岸后,冻得直打哆嗦。他说,相比去年在长兴封堵决口,这次温度低多了,而且水更深更急。这时,附近一些热心的居民,还特意为官兵送来姜汤,耿源大口喝下一杯后,又投入新的战斗。

  风雨挡不住官兵的脚步,劳累在忙碌中被遗忘。一名党员带领一支小分队,一支党员突击队主攻一项任务,大家抢着干、争着做。硬骨头六连所在团政治处主任王新辉说,在所有最危险的岗位,都是由连、营主官负责;最紧急的任务,均交给党员突击队。硬骨头六连指导员、党员突击队队长环欣欣,在搬竹排时,双手多处被竹片刮伤,鲜血直流,但他仍然坚持抢着干活。他说:“在硬骨头六连,有句口号,叫‘兵看士(士官),士看党(党员),我是党员突击队队长,更应该带头做好榜样。”

  时间一分分过去,决口慢慢缩小。

  12时多,用来合龙决口的3大卡车钢筋笼相继运到,封堵决口的进程快速推进,决口这头仍由部队官兵继续封堵,另一头则由5台挖机同时将预先挖好的大石块抛到洪流中。两侧同时封堵,进度明显加快。但官兵们没有停下,仍在继续加固堤坝……

  又讯 (记者 蒋蕴) 受台风“菲特”影响,余杭区从10月6日4时起普降大暴雨,最大24小时雨量266毫米,超过20年一遇。由于北苕溪安全过流能力为500立方米每秒,这几日洪水流量已大幅度超过安全流量,决堤时河道水位已漫过堤面,且本段堤防在“丁”字连接处,堤身填筑料以沙石为主,堤防比较薄弱。决堤致使10余户民房和3000多亩农田受淹。

  险情发生后,径山镇和余杭区政府立即组织力量,准备了挖掘机、冲锋舟、石子、沙袋等工具和材料,驻地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机关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各界支援力量1500余人参与抢险。8日4时30分,将决口附近地区群众500多人分批转移至径山镇辖区内的安全厂房、学校、村委等6个安置点,无人员伤亡。

  余杭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表示,当地将在确保人员安全撤离的前提下,做好东苕溪洪水调度,尽快降低河道水位,为堵口创造有利条件,尽早完成决口封堵。同时,余杭区将进一步加强堤坊、水库等水利工程的安全巡查,严防出现类似险情。

  8日下午,余杭区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经过15小时的奋战,15时30分,径山丈母塘决口成功合龙。


浙江日报 直击全省军民抢险救灾 00003 15小时,勇堵决口 2013-10-09 3211232 2 2013年10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