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直击全省军民抢险救灾

余姚,和你在一起

  本报余姚10月8日电

  本报记者 本报通讯员

  姚江水涨,水库泄洪,城区受淹,陆埠被淹,停水停电,交通受阻……大灾面前,余姚人民沉着冷静,团结互助,奋勇抵御灾害带来的艰难困苦。

  风大雨急,子弟兵驰援

  余姚主城区姚江南岸的城区7日开始进水。今天上午记者抵达时,整个余姚城区已有一半以上陷入洪水围困;余姚城区与杭甬高速公路联接的主干道多次被洪水阻隔,最深处水深及胸,整个城区几成孤岛。

  急难时刻,人民子弟兵紧急出动。武警宁波市支队200余名官兵向姚江紧急驰援。截至今晚21时发稿,武警官兵仍然奋战在姚江流域,已加固堤坝2000多米。

  今天早晨5时10分,宁波军分区接到宁波市防汛指挥部求援电话:余姚城区不少地区受淹,有群众被洪水围困,急需增援。同一时间,省预备役师、绍兴军分区、舟山警备区也接到省军区紧急抽调人员和装备开赴余姚灾区救援的指令。

  险情就是命令!舟山警备区立即出动200名余官兵、40台大型卡车,向余姚城区挺进;省预备役师迅速集结40名现役官兵和30多名预编兵员,携带11艘冲锋舟,火速前往救援现场;绍兴军分区也紧急抽调30名水上民兵应急分队人员增援……

  暴雨倾盆,干部在一线

  河姆渡镇的河姆渡村坐落在山岙之中,四周的山洪冲刷下来,汇流后冲进村庄。7日早上,河姆渡镇镇长岑振良接到村干部杨华平求助电话,一对老年夫妻在河姆渡村的陶徐冯自然村山上受困。此时,进村的路已是水流湍急,镇村干部从山上绕过去发现老夫妻时,已很难下山;而且这里还有20多位村民在下游的河姆渡自然村受困。

  关键时刻,从县城驰援的两艘冲锋舟到达村口。杨华平等6名镇村干部分坐两艘冲锋舟,一路往陶徐冯,一路往河姆渡。第二次进村时,突然一个浪头打来,杨华平和另外两位村民乘坐的冲锋舟被翻了个底朝天。两位村民拖住冲锋舟,被水冲了一段路后被救起。杨华平落水,喝了几口水后,紧紧抱住了身边的一棵树。后来,镇村干部用绳子捆住杨华平,花了45分钟才把他拉上岸。尽管胸口受伤,杨华平还是和其他干部一起,经过几次来回,20多位受困村民全部被转移出来。困在山上的老夫妻,由年轻的村民背下山,坐消防车转移到安全地带。

  洪水围城,百姓守望相助

  今天傍晚,当记者电话联系上陆埠镇党委宣传委员叶旭彬时,她的声音已经嘶哑,上来第一句话就是“我的电话快没有电了”。但她在电话中还是透露了坚定的信念:乡亲们互帮互助,正在共渡难关。

  “我们去帮忙。”今天凌晨,家住慈溪新浦镇的网友“深海金枪鱼”联系了一群越野车车主,带上救援工具一起前往余姚陆埠镇救援。一趟又一趟,8小时里,他们跑了20多趟,也不记得究竟送了多少人。凌晨5时,当一行人准备开车回慈溪,车子只剩下2辆了,另外三辆车因为涉水熄火,停在了救援现场。

  尽管移动信号不太稳定,但是家住县城的余姚市民今天还是再次接到了手机短信,说当地陆埠水库等大中型水库经过泄洪后,已经正常运行,请大家不要相信谣传。宁波市级电台也专门辟出频率播送余姚当地汛情和救援信息,这些公开信息让市民心情放松了不少。电力应急抢修队正在昼夜不息地工作。

  截至发稿时,记者又从宁波市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获悉,截至8日傍晚,第一批救援物资已运抵余姚灾区,第二批即将启运。


浙江日报 直击全省军民抢险救灾 00003 余姚,和你在一起 2013-10-09 3211393 2 2013年10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