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文体

这一次,终于捉拿归案

  陈宁

  2013年诺贝尔奖物理学奖的揭晓时间,“迟到”了整整一小时。可以这么说,加上今天这支“小插曲”,“上帝粒子”写出了一部足够精彩、堪比大片的经典历史——

  一切从1964年开始。这一年,希格斯投出了关于“上帝粒子”的第一、第二篇论文,分别发表在欧洲物理学会主办的《物理快报》和美国物理学会主办的《物理评论快报》上。迄今为止,这两篇文章分别被引用了2000余次和1700余次,它们所揭示的“希格斯机制”由此闻名于世。

  希格斯老爷子的预言是纸上谈兵,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为了“看见”它,科学家们费尽周折。

  “上帝粒子”是什么?这是宇宙中一切物质的质量之源。1995年美国费米实验室向全世界宣布他们发现了顶夸克时,一套称之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模型所预言的61个基本粒子中有60个已经得到了实验数据的支持与验证,唯一游离在标准模型之外的,就是“上帝粒子”。

  而偏偏,这个“遗珠之憾”堪称整个标准模型的基石,没有它,整座标准模型将分崩离析。所以,物理学界没有理由不捕捉到它。

  希格斯老爷子的发现推开了一扇“上帝粒子”之门,透进了一道曙光,也开启了一条曲折的寻找之路。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瑞士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LEP对撞机就开始寻找“上帝粒子”,10多年间,它几次抓到了“上帝粒子”的小尾巴,这些蛛丝马迹在科学面前还不足以成为证据,LEP对撞机就让位于更加强大的LHC对撞机,而匆匆退出历史舞台,并与“上帝粒子”擦肩而过。

  之后的日子里,位于美国芝加哥费米实验室的Tevatron对撞机引领了世界风骚近20年。它一直在对“上帝粒子”穷追不舍,试图证明或否定LEP的所作所为,它依稀和“上帝粒子”打过几次照面后,就因耗资巨大不堪重负被关闭了。

  这就是“上帝粒子”的脾气,它在幽暗的夜空中闪烁着微光,而当你伸手捕捉时它又淹没在浩瀚星海里,不见踪影。它究竟存不存在,希格斯老爷子的预言是真理还是谬论?

  等待是如此漫长。像很多作出重大发现的科学家一样,希格斯也在苦苦等待实验的最后一刻,他甚至担心等不了那么长时间,担心“那时候我可能已经不在了”。也有人开玩笑说:“为了获奖,八十多岁的希格斯老爷子每天都在锻炼身体!”

  时间走到2005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将他们的“秘密武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公之于众。这架大型强子对撞机安放在位于地下75米深处,周长约为27公里的隧道中。7年后,这个庞然大物总算不负众望地在反反复复的撞击试验中,似乎与“上帝粒子”正面相遇了。“逮住”的概率是多少?这一次够“给力”了,只差0.00006%……科学真是个天性顽劣的孩子!

  因为这个几近为零的概率,为“上帝粒子”执着得几近疯狂的全球科学家还很难松一口气。直到今年3月1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终于证实,先前探测到的新粒子是希格斯玻色子。

  颇为有趣的是,与希格斯老爷子共同获此殊荣的恩格勒特老爷子,实则是预言“上帝粒子”的第一人。他的理论也在1964年提出,比希格斯老爷子早一个月。

  就这样,“上帝粒子”若隐若现了近半个世纪,但今夜,痴迷于它的人都能好好地睡上一觉,不用担心它又“逃跑”了。因为这一次,诺贝尔奖“看见”了它。


浙江日报 文体 00014 这一次,终于捉拿归案 2013-10-09 3211042 2 2013年10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