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天下

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坐标

——写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之际

  据新华社上海9月29日电

  新华社记者 姜微 季明 姚玉洁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长河中,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日子。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度与广度,由此提升到崭新的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在武汉市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

  上海自贸区的诞生,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新的强劲动力。

  自贸区

  彰显深化改革时不我待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推出如此重大的改革举措,一方面是基于中央部委和上海长期的政策研究储备,另一方面更显示了全国上下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和决心。”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说。

  自贸试验区设立的国际背景,是全球经济格局的重构。随着WTO多边交涉陷入僵局,双边以及区域主义自贸区的蓬勃发展已然成为潮流。截至今年年初,全球范围已实施的自贸区达354个,虽然我国已签署并实施的自贸协定也有10个,但与美国、日本和韩国等重要贸易伙伴国之间尚未达成协议。应对国际经贸格局的大变化,对外开放需要新战略。

  而在国内,30多年改革开放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步入了“深水区”,面临着许多绕不过的“急难险滩”,现有的利益格局也很难打破。一些改革的推动者如今却成为被改革的对象,迫切需要引入外力来加以推动。以开放促改革,用倒逼机制推动发展活力,已被深圳和浦东的成功经验所证明,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正是新形势下的他山之石。

  自贸区

  凝聚深化改革的勇气

  仔细研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从中不仅能体味到改革者的决心,更能把握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路径和方向。

  在自贸试验区五大类主要任务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放在了首位,明确要求“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按照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

  一系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举措,也有望在这里先行先试。总体方案指出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自贸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29日,浦东发展银行自贸区分行开业。浦东发展银行行长朱玉辰说,扩大金融领域的开放、深化金融制度的创新是万众瞩目的焦点,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版图的渐次铺开,这里将会发生金融创新与改革的重大突破,并释放出强有力的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

  自贸区

  奏响深化改革的鼓点

  吹皱一池春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点燃了全国各地突破创新的激情,吹响了在更高起点上深化改革的号角。

  自贸试验区的改革绝非单兵突进。在中央层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国务院日前更是下发通知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而在地方,无论是特区、新区还是综合配套改革地区,自贸试验区为其树立了前进的标杆,压力激发动力,各地无不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着制度创新的空间。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说,要坚定不移地立足国家战略和全局利益,统筹谋划、稳步推进自贸试验区各项改革任务,绝不能被本部门本地区的局部利益所羁绊。试点建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具有国际水准,成为我国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浙江日报 天下 00005 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坐标 2013-09-30 3203711 2 2013年09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