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新闻时评

反恐:非洲复兴新挑战

  贺文萍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一家高档购物中心9月21日遭到索马里伊斯兰反政府极端武装“索马里青年党”发动的恐怖袭击,已造成72人遇难(包括1名中国公民)、200多人受伤的重大人员伤亡。此次袭击是继1998年美国驻肯尼亚使馆遇袭事件后,肯尼亚遭受的最严重的安全挑战,被肯尼亚官方称作是“肯尼亚的911事件”。

  此次恐怖袭击事件以其伤亡惨重、实施手段残忍以及对抗时间长(整整历时4天,肯尼亚警方和安全部队才最终控制住这家高档购物中心,击毙并逮捕了涉案恐怖分子)而凸显了肯尼亚乃至非洲安全环境的脆弱以及反恐局势的严峻。自2011年10月肯尼亚政府出兵帮助索马里过渡政府打击索马里青年党武装之后,“索马里青年党”(自2012年2月正式加入“基地”组织后)即把恐怖袭击的目标锁定了肯尼亚,一直扬言要在肯首都内罗毕制造一起大的袭击行动。此次挑选人口稠密、外国人和富裕阶层经常光顾的高档购物中心实施恐怖袭击就是为了制造尽可能大的国际影响,对肯尼亚政府以及内罗毕居民造成强烈震撼和心理冲击,并向西方国家宣示自身的存在以及能力的壮大。据统计,从2011年10月至今年3月,索马里青年党已经在肯尼亚实施了多起恐怖袭击活动,已累计造成60人伤亡。此次购物中心袭击事件是上述恐怖袭击的延续,因此决不是孤立和偶发事件。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新上任不久的肯尼亚肯雅塔政府决不会向恐怖活动低头,不但不会从索马里撤出肯尼亚的维和部队,反而会进一步加强对“索马里青年党”武装的打击力度。另外一个可以基本肯定的判断是,美国会利用支援肯尼亚反恐这一契机一方面修补与肯尼亚新政府的关系(这一关系因国际刑事法庭指控肯雅塔总统涉嫌在2007年的肯尼亚总统选举过程中煽动暴力以及美国干预刚刚过去的肯尼亚总统选举而使双边关系步入历史低谷),另一方面加强其在非洲的军事存在和无人机部署。

  近年来,不管是美国加强在非洲的军事基地建设,还是法国的直接军事干预,打出的旗号均是“打击恐怖主义”。与这些军事战略相配合,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英国智库机构三军研究所均发表报告称,北非“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索马里“青年党”和尼日利亚的“博科圣地”这三大非洲伊斯兰激进组织已经开始合作,反恐行动的焦点已经转移到了非洲。的确,自北非动荡和利比亚战争结束后,非洲局势在稳定的表象之下存在动荡和恐怖活动的暗流。利比亚战争之后,北非的基地组织又重新活跃起来,并且大批武器和武装人员也从利比亚流散到了马里、尼日尔以及毛里塔尼亚等周边国家,并直接导致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包括尼日利亚、肯尼亚等国在内的黑非洲地区恐怖活动的蔓延和升级。

  然而,在“恐怖活动向非洲转移”的背后,我们还需看清恐怖活动与西方军事干预之间的因果循环关系以及西方借反恐之名加强其在非洲军事部署的“后续效应”。事实上,恐怖活动向非洲的转移以及西方国家以此为藉口在非洲不断扩大的军事存在,实际上又形成了一个威胁非洲和平安全的新怪圈和新的恶性循环。不仅是反恐本身变得“越反越恐”,而且恐怖分子往往与西方大兵的军靴所至如影相随。如今年1月16日,就在法国出兵马里不到一周的时间内,一个自称“蒙面旅”并以阿尔及利亚为基点的恐怖武装即制造了震惊世界的阿尔及利亚人质劫持事件。恐怖分子劫持了来自英国、法国、美国、爱尔兰、马来西亚、日本与挪威等国的共计41名外籍员工。在阿尔及利亚军方的强力介入下,此次人质事件最终以23名人质遇难的悲剧收场。

  毫无疑问,恐怖活动向非洲的转移和蔓延以及大国在非洲不断扩大的军事存在对非洲的和平与安全环境的建设构成了日益严峻的挑战,也给非洲复兴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如何有效打击恐怖主义同时又避免西方大国以反恐的名义强化在非洲的军事存在已成为摆在非洲国家面前的一个新挑战。

  (作者系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6 反恐:非洲复兴新挑战 2013-09-30 3202095 2 2013年09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