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为民务实清廉 切实反对四风

教育:群众利益放首位

  省教育厅厅长 刘希平

  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关键在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我们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必须永远把群众放在第一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尤其是要做到近群众、进群众、敬群众。

  要“近群众”。就是放下身子,走出机关,走近群众。不走近群众,何以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何以听到人民群众的呼声?有些领导干部有学历、有经历,自认为群众了解的,自己都已了解,群众不了解的,自己也了解了,因此不愿意下基层、问群众,自认为站得高看得远,比群众高明,甚至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对此,江泽民同志毫不客气地指出:“现在交通、通信发达了,但干部离人民群众却远了。”还有些领导干部虽然也是从基层上来的,但担任领导职务之后就看不起群众,高高在上,不愿接触群众甚至拒绝群众。殊不知,你看群众很遥远的时候,群众看到的你也很渺小。毛泽东同志早在1941年就告诫全党:共产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列宁也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和群众在一起。”实践党的宗旨,和人民群众形成血肉联系,没有感情是不行的。但感情不可能凭空产生,感情是天长日久相处出来的。一个整天待在深宅大院里的人,是不可能与群众产生鱼水之情的。

  要“进群众”。就是要以一颗真心,带着诚意,走进群众心里。深入群众,并不仅仅表现为下基层、送温暖,也不仅仅止于跟群众握个手、聊个天,关键看你是否走进了群众的心里、取得了群众的信任。一些同志在征求意见环节,往往抱怨听不到真意见,那是因为没有真心真意和老百姓交朋友,没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群众也没拿你当自己知心朋友。问题和问题解决的办法,一定都在群众之中。胡锦涛同志指出:“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人心需要人心换。作为领导干部,如果总以“领导者”自居,与群众界线分明、等级森严,所谓的“深入群众”肯定只能流于形式、停于表面,人民群众也必然以无语和敷衍来表达对你的看法。邓小平同志警告过:“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如果我们一直听不到群众的意见,或者永远不去想办法真听意见、听真意见,就必然走向群众的反面,必然走向革命的反面。历史告诉我们:你不了解群众、不代表群众,群众就不需要你,就会遗弃你。只有积极地“走进”群众、融入群众,才能体谅群众的处境,才能体察群众的难处,才能真正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的党,我们的事业才能在群众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要“敬群众”。就是要敬仰群众、敬重群众、敬畏群众。当前,作为领导干部,尤其要强调敬畏群众。敬畏群众,就是要对人民负责,真正为群众做实事,为群众解忧难。敬畏群众,就是要自觉把自己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公开决策。一些政策措施执行力不强,领导干部首先要检讨自己的决策是否合乎群众需要,是否合乎科学的规律。敬畏群众,还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所担当、有所作为,勇于创新、敢于改革。

  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但如果这部分人的利益是以损害大部分群众的利益为代价,或者是以损害社会公平正义为代价,不改革就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最大漠视。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改革,也是对自己的纠错。我们通过查摆问题,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怎么办?是做老好人、当太平官,以“拖”、“躲”、“捂”、“推”对待问题和矛盾,还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进行自我革命?对此毛泽东同志早就有了答案:“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对群众充满了敬畏之心,我们才能真正实践群众路线,更加能动地为人民服务。


浙江日报 为民务实清廉 切实反对四风 00003 教育:群众利益放首位 2013-09-28 3201184 2 2013年09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