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潮生活

省工商局联合消保委揭秘——

汽车4S店有多“乱”

  本报杭州9月25日讯

  记者 陈文文 通讯员 沈雁

  打着“按揭购车零利息零手续费”的口号,但实际还是被收取3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额外费用;去4S店维修,零件只要700元,但工时费却要1000元;……汽车4S店为何乱象丛生?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猫腻?消费者该如何应对?今天,省工商局召开全省汽车行业专项执法公示会,省消保委一并公布汽车质量及经营相关报告,汽车4S店“潜规则”昭然若揭。

  伴随着近年来我省机动车保有量的井喷式增长(2012年底全省机动车保有量1306万辆,列全国第6位,已经连续3年增幅破百万辆),有关汽车及零部件的消费者投诉始终居高不下。据统计,从2012年至今,全省各级消保委受理汽车方面的消费投诉共1778件,其中涉及汽车质量的有923件,占总投诉量的52%。省工商局副局长吴国升在公示会上表示,汽车销售和维修服务这个领域,欺诈消费者、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仍然高发,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陷阱”知多少

  配件价格虚高、小故障大更换、维修前不告知维修方案先斩后奏……记者在省消保委发布的报告上看到,从签订购车合同、到付款、提车、再到售后维修,每一步都有可能存在“猫腻”,每一步都走得“步步惊心”。比如购车只规定买方逾期付款的责任,却不规定卖方逾期交车的责任。故意混淆定金、订金和预付款的概念,将定金写成订金、预付款,同时约定“当消费者违约时,将订金转化为定金,而经销商违约则不负有赔偿责任”。

  “按揭购车零利息零手续费”听上去挺美,事实却不是这样。消费者还是被收3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额外费用。这些费用多为个别4S店销售人员以服务费、介绍费、利息补贴、预收优惠等名目收取。真正的目的却是4S店为了弥补汽车厂家在提供零利息零手续费活动中的补贴不足。

  到了提车环节,新车从厂家到4S店因诸多运输、仓储环节发生磕碰、刮擦或其他意外事故导致新车受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但是个别经销商通过修复碰撞部位、更换问题配件、重喷油漆等方式,隐瞒事故,当全新车卖给消费者。

  后期保养环节,很多品牌4S店,通过强制或诱导的方式,要求消费者提早保养。如使用说明规定5000公里的首次保养提前到3000公里,将1万公里或半年的定期保养间隔周期提早为每5000公里或三个月。其中个别高端品牌4S店形成联盟操作,统一价格、强制保养项目、保养周期,使消费者无法自行选择。此外,个别4S店甚至通过更改车内原厂设定的定期保养提醒系统,缩短每次保养的间隔周期,增加保养频次,从而多收费。

  “深藏不露”的工时费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汽车市场的日渐饱和,整车销售利润逐年下滑,汽车销售企业利润重心已慢慢从销售转向了维修服务。这其中,工时费这一项维修内容常被人忽视,省消保委在调查中发现,工时费不仅定价无标准,更别提对外公示了。在调查中,只有34.2%的4S店有对外公布工时单价,而其余的4S店公布是各项目的工时费总价格,工时单价名存实亡。

  打个比方,更换一辆吉利车的火花塞与一辆奔驰车的火花塞,无外乎拧下旧的,换上新的,本质上不存在很大差别。但现实中不同档次的品牌最高的价差达10 多倍,同一个档次的车型间,品牌不同,价格也相距甚远。有的价差高达3至5倍。这种工时费差异现象,没有任何规律可循。调查发现,工时费定价由汽车厂家或4S店各自制定;有的是参照外资品牌在国外的定价标准直接搬用过来;有的则是4S店自行估计一下定下来。而在被调查的41家4S店中没有一家拿得出工时费的定价标准和计算依据。

  调查发现,有超过27%的4S店没有在店内公示其工时费价格表。剩余73%的4S店也只是公布了部分的常规维修项目。对于用户争议较大的喷漆、小修及简单的检测项目都没有公示。调查还发现,有超过70%的4S店都配备有电子价格显示系统,却没有一家在使用,全部处在断电黑屏状态。消费者根本无法自行估算项目工时,也无从对比参照。

  部分4S店存在着利用消费者缺乏维修保养常识,自设项目收费;不允许消费者自带材料维修保养;同品牌4S店之间统一项目工序,形成地域性工时费高价垄断等现象。工时费定价混乱和不透明等乱象,导致消费者毫无议价权和选择权。

  消费者如何应对

  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在汽车销售市场还是在维修市场上,4S店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记者从身边有车的朋友处了解到,多数私家车车主在汽车维修时的首选都是4S店,理由也往往都是“有质量保证”、“出了问题有地方投诉”等涉及信誉度的原因。

  “问题出在,目前所有4S店的定价并不是市场调节的结果,而是垄断下的定价模式,售后服务的利润已经远远超过4S店的销售利润,成为第一利润来源。”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有专家认为,汽车维修要么高端高价,要不就低端低价,两极化趋势严重,已经无法满足我国消费者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解决之道在于培育一批专业而规范的维修企业,与4S店和小汽修形成局部竞争态势,在我国建立高中低多档次、多层次汽车维修市场。

  省消保委提醒,三包凭证是消费者要求销售者承担三包责任的最重要的凭证,也是在包修期内要求修理者免费维修的凭证。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家用汽车三包规定》规定,在家用汽车产品包修期和三包有效期内,无有效发票和三包凭证的,经营者可以不承担三包责任。因此消费者要妥善保管三包凭证。《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2013年10月1日施行后,《维修单据》是消费者要求销售者退换车的重要依据。消费者可以不经鉴定,直接根据维修单据载明的维修次数和天数来判断自己是否可以要求销售者退换车。


浙江日报 经济·潮生活 00010 汽车4S店有多“乱” 2013-09-26 3198940 2 2013年09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