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文章导航

古运流长 悦学越美

拱墅:全面建设学习型城区 运河学习节再度启幕

  古运流长 悦学越美

  拱墅:全面建设学习型城区 运河学习节再度启幕

  文 仇欢 周茜

  京杭大运河,连接南北五千里,纵横上下几千年。

  这条在杭州拱墅区蜿蜒12公里、穿境而过的文化长河,历经漫长的岁月在此积淀下深厚的历史文化,也孕育了拱墅人崇学向上的精神。

  学习是文化传承之途、创新发展之源,拱墅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杭州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战略举措,把学习型城区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长期任务,纳入区“十二五”规划、区委区政府工作报告和运河文化名区建设实施意见,全面规划、搭建平台、塑造品牌。

  今年以来,拱墅区更深入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活动,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和“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金秋时节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2013运河学习节又将于9月26日正式启幕,再次打响拱墅区的学习品牌,进一步推进“富强、秀美、文化、和谐”新拱墅建设。

  学习,正在成为拱墅的精神追求、文化品牌、创新资源,不断提升城区魅力和品质。

书香阵阵溢满城——建设“处处可学”平台

  当书香融合于满城桂花香之时,学习,正在成为拱墅这个城区最美的风景。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每学期,学生们都会穿着汉服来到拱宸桥小学的“儿童国学馆”,在老师教导下,朗诵国学经典名句。

  除了国学馆,每天早中晚,当空灵的古典音乐响起,校园中就会传来学生诵读国学的朗朗书声,从低年级的《弟子规》到中年级的《论语》,再到高年级的《大学》、《中庸》。作为杭州市最早推行国学经典教学的小学,拱宸桥小学传诵国学,让学生从小就积累起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样在这个校园,一组“运河纤夫”雕塑小品前,只要拉动纤绳,屏幕上的漕运船就会开始前行,并同步显示相应拉力值,这时,画面上出现的是运河人家和南来北往的漕运船,学生们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触摸了运河的历史。这是拱宸桥小学运河研究院中的一个互动体验项目,在这里,孩子们争当运河研究院小院士,每个学期,学校都要组织小院士们“千里走运河”采风、进行科普研究。

  儿童国学馆、运河研究院都是拱墅区打造的“市民悦学点”。拱墅区在发挥公益性文化阵地学习作用的同时,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开设学习项目,合力打造开放性的悦学场所。自2011年启动“市民悦学体验点”建设以来,目前已命名了35个“市民悦学体验点”。

  新培育的悦学体验点,从运河沿线拓展到了拱墅的区域腹地,从中心城区拓展到撤村建居社区,从文化领域拓展到了科普互动体验领域,从提供阅读图书、开办学习讲座、开展培训展示拓展到了文化交流和互动体验,许多悦学点已经拥有了众多参与互动学习的忠实“粉丝”。如上塘街道皋亭社区(撤村建居社区),已经建成了200平方米的公益性社区科普体验馆,配备了运动体验系统、健康食品体验系统、低碳能源、低碳生活、虚拟互动等六大项主题科普器材20余件,每天开放,为市民和外来人口提供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互动式体验学习。

  此外,全区还建立了覆盖街道、社区的市民学习“一键通”网络学习平台;建成了30家企业(工地)图书馆,运用“学习金”等互动教学模式和“读书沙龙”等活动推动时时学、处处学、人人学。

  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建设学习阵地,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这是拱墅打造学习型城区的重要经验。

  《旧制度与大革命》、《邓小平时代》、《大数据时代》……今年,拱墅区在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中开展“一月一书”阅读活动,每月精选发放书籍。

  在学习型城区建设中,该区注重巩固中心组学习阵地,充分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引领作用,坚持中心组成员集中学习制度,邀请高层次专家教授围绕大局、大势和中心工作命题授课,并结合读书、调研开展学习。同时,还将领导干部参加集中学习活动纳入党员教育电子信息系统,在市民卡中嫁接开通了学习签到功能,督促机关党员干部加强学习。2012年,拱墅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获得了全省县处级单位中心组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区委还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心组学习制度建设的相关文件,强化街道部门和基层单位的二、三级中心组学习。

  强化基层党校学习阵地作用。近年来,拱墅区委宣传部探索建立了社区基层党校星级评定工作,对社区党校全年组织开展的集中学习活动次数和阅读书籍的购置、发放量等分五个星级进行了规范量化,实行标准化管理和奖励扶持,强化了基层党校这一基层党组织学习阵地的引领作用,推动了学习型党组织创建。

悦学 悦生活 越精彩——深耕学习品牌

  运河,这条曾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深刻影响拱墅乃至杭州的河流,如今,孕育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氛围,滋养着这座城市的精神和心灵。

  运河之畔,书香萦绕,学习之风,悄然兴起。2011年,拱墅区推出了运河学习长廊品牌——串联起运河边散落的学习点,开展惠民学习活动。作为拱墅区打造“学习型城区”的重要载体和品牌,运河学习长廊,依托博物馆、历史街区、漕舫、茶馆、书院、书屋等载体,形成了富有运河特色的水陆长廊式学习线,成为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长廊,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愿景。

  沿着这条学习的长廊,人们可以在河畔书屋免费借阅图书、在漕舫倚着河水读书,可以在拱宸国学馆里切磋国学、漫步博物馆感受历史、走进咖啡馆吟诗品茗……连空气中都飘散着一股墨香。

  城市的文化品牌,包含着城市的文化底蕴,是城市形象的代表和名片。拱墅区在学习型城区建设中,精心打造了“运河学习长廊”、“运河学习节”等品牌。

  2012年,拱墅区举办了首届“运河学习节”。以“悦学习,越精彩”为主题,全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悦读、学唱、文体、自救、讲座等五大悦学体验活动,组织了“人文素养十进社区”和9·25“市民捐书日”活动,还评选表彰了拱墅区“十大书香单位”、“十大藏书家庭”、“十大悦学市民”,充分展示了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的悦学成果。这一以全体市民为主体的运河学习节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的踊跃参与,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今年9月26日,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2013运河学习节又将启幕。本次活动延续了首届的特色,进一步推出“真人图书借阅”、 2013两岸四地诗会暨第二届大运河诗歌节、“广场学习超市”、“学习成就我的中国梦”故事会、“中国梦,我的梦”剪纸作品展、2013运河学习节百场公益讲座等全新活动,让市民寓学于乐。

  图书馆是市民的第三文化空间,毗邻京杭大运河的拱墅区图书馆已成为该区打造学习品牌的重要场所,孕育了“运河大讲堂”、“少儿影评院”、“工地图书馆”、“晓静画室”等多个学习子品牌。

  “运河大讲堂”是拱墅区最受欢迎的学习活动之一,被市民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这是一个“倡导运河文化、服务全区企业,提升干部素养、惠及市民读者”的综合型大讲堂。提升改版后的“运河大讲堂”,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推出五大系列讲座:以全区机关干部、基层文体工作者、辖区企业骨干和大专院校师生为主体听众,以提升个人文化素养为主要目标的“运河文化”和“人文素养”系列培训讲座;以广大读者和市民为主体听众,以满足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和终身素质学习需求的“家庭教育”、“健康养生”和“财富人生”系列公益讲座。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蔡勇飞、国学大师邓松林、亲子教育实践家周驰等,都曾是“运河大讲堂”的座上客,丰富的主题,权威的讲师,吸引了各个年龄层次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市民。

  据介绍,改版后的“运河大讲堂”举办的11场讲座平均上座率超过70%,其与拱墅社区学院合作,网络现场直播的三场讲座,同步点击达到2000多人次。

在多元中立主导——让核心价值根植拱墅

  学习型城区的建设,应彰显城市的核心价值。拱墅区将学习型城区建设与宣传弘扬意识形态主旋律、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坚持正面引导,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

  与运河文化名区建设相结合。拱墅区将学习风尚和学习环境改善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作为运河文化名区建设八大工程之一,以项目化的形式,全力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如运河学习节项目、运河文化诗词园等项目。今年,根据运河杭州段的长度,该区精选了39首运河诗词,启动了让市民学习了解运河历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的“运河文化诗词园”项目建设。一些积极支持运河申遗的经营性悦学点,也主动请缨,积极参与运河文化的学习宣传活动,如 “舒羽咖啡馆” 去年承办了大运河国际诗歌节活动,十余个国家的18位国外诗人与国内知名诗人一起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运河文化交流活动。

  与核心价值观宣教相结合。拱墅区充分运用运河学习长廊已有资源,转化提升,结合融入,导入价值观学习内容,使运河学习长廊同时成为了干部群众学习实践核心价值的“运河边学习实践价值观长廊”。同时,在日常学习中,以读书分享、经典诵读等为载体,以“我们的节日”、“我们的价值观”等为主题,组织开展好书推荐、读书征文、捐书接力等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有效推动了核心价值的大众化。

  与学习宣传“最美”相结合。将拱墅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典型的学习宣传,融入市民日常学习活动。2012年,在运河学习节开幕式晚会上,将拱墅道德模范胡承富的先进事迹改编成情景剧,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最美”;今年,该区又开展了第三届拱墅道德模范、拱墅最美少年、最美米市人等评选和海选,这些身边“最美”的感人故事成为了基层道德讲堂、市民学校的学习教材。

  学以致用,千年运河畔,拱墅人正大兴学习之风,依靠不断学习和实践创新,开创城市发展新未来。

学习型城区建设感悟

  学习型城区建设必须接地气。要做好与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结合文章,倡导市民自学之余,更要主动将学习主题和学习内容生动通俗地融入市民的日常工作与休闲之中,注重日常熏陶,打好群众基础,才能使学习型城区建设更有生命力。

  学习型城区建设必须重多元。要对学习对象进行分层分类,同时尊重个体习惯,进行多元学习教育。要做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结合文章,积极融合资源,扶持、引导社会力量自觉地嫁接到日常经营之中,为学习型城区建设开辟新渠道。

  学习型城区建设必须讲持续。学习并非一日之功,要坚持长期开展,持续推进。要创设载体,丰富文化熏陶、思想碰撞、讨论辨析、实践养成、示范引领的学习方式,坚持正面引导,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多变中建规范,做到“频道不变,节目常新”。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古运流长 悦学越美 2013-09-26 浙江日报2013-09-2600007;浙江日报2013-09-2600008;浙江日报2013-09-2600018;浙江日报2013-09-2600015;浙江日报2013-09-2600020;浙江日报2013-09-2600016 2 2013年09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