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好奇

本报记者直击第64届国际宇航联大会——

望向太空更深处

  本报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 陈宁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鸟巢”、“水立方”比肩而邻,5年前奥运的气息似乎还没有散去。今天,与它们一街之隔的国家会议中心,迎来了堪称“宇航界奥林匹克”的第64届国际宇航联大会。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著名现役、退役航天员聚集在这里,共同畅想遥远太空。

  下午,记者直击被誉为一年一度宇航大会“重中之重”的各国航天局长论坛。一个半小时的发言中,来自中国、美国、欧洲、日本、加拿大、印度的航天局长总结并展望了各国的航天成就。

  望向太空更深处,我们将迎来怎样的美景?

  关键词一:中国

  国家会议中心4楼会议室,6国宇航局代表在台上依次而坐,他们的身后是一块巨幅蓝色展板,仿佛让人看到蔚蓝的太空。在上午的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宇航局局长马兴瑞刚刚被国际宇航联合会授予“爱伦·艾米尔奖”。论坛上,他成为被提问最多的人,这也让“中国”成为会场的关键词之一。

  作为主办方,中国未来的航天动向是颇受关注的议题。而即将升空的“嫦娥三号”,更是成为各方的聚焦点。马兴瑞首先发言,带来了这个被寄予厚望的月球探测器的最新动向。

  “嫦娥三号计划今年12月上旬发射。”马兴瑞说,如果一切顺利,年底还会完成嫦娥三号在月球的软着陆,并且还携带一个月球勘测器——月球车进行勘察巡视。

  对于嫦娥三号的自信,更多源自于它的“前辈”嫦娥二号的成功。目前,“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已成功开展了环绕拉格朗日L2点、飞越图塔蒂斯小行星等多项拓展性试验。

  除了备受瞩目的“嫦娥系列”,中国航天在过去一年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自去年9月以来,中国共成功进行14次运载火箭发射,将24个航天器送入太空。”马兴瑞介绍,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太空授课、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等活动都是太空中的亮点。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还将加快北斗卫星导航全球系统建设,从而具备向全球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此外,还将推进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工程,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

  关键词二:外星

  在论坛上,外星探测也被各国代表反复提及。除了人类相对熟悉的火星,木星和其他小行星成为下一步探索目标。

  已经先后发射过“机遇”号、“勇气”号和“好奇”号三代火星车的美国宇航局(NASA),依然不会放慢对这颗星球的探索步伐。“现在正在努力完成奥巴马总统给我们下达的、到2025年完成火星探测的计划,我们现在正在进行大载荷系统研制,到2014年将进行联合的非载人试射,2017年计划实现载人试射。”来自NASA的代表说,2025年,美国的航天员或将抵达小行星。

  “觊觎”火星的,不仅仅是美国。今年,俄罗斯签署了一个关于火星的协议,其中也包括对其他外星的探索。来自俄罗斯航天局的代表说:“在2016年和2018年,我们准备向火星发射,并且去寻找过去和现存的生命的迹象,我们还准备在未来也能够发射到木星的航空器。”

  在印度,环火星轨道运行的准备工作也已经结束。也许在今年10月底就要发射属于自己的火星探测器。如果一切顺利,到明年9月,环火星轨道运行的任务也将顺利完成。

  关键词三:未来

  各国航天局长的发言,描绘出一张未来世界航空事业的蓝图。

  2014年,日本航空航天预算经费将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日本对未来太空发展抱有很高的期望。

  今年7月,印度把一颗卫星送入了轨道,这也是印度所发射的太平洋上空的第一颗导航卫星。印度宇航局代表展望:“我们共计划要发射7枚导航卫星,将于近期发射其中的第二颗。我们在下一代发射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们准备在2014年第一季度发射第一个发射器。”

  在欧洲,两个新的通讯平台已经建立,目前有了一个新的第五代的发射器的模型,并在研发第六代的发射器。

  俄罗斯已向太空轨道发射了一些监测卫星,通过先进的遥感技术和遥感数据,对地球进行紧急灾害管理,希望能够减少因为人为原因或者自然原因而造成的灾害给地球带来的损失。“2015年,我们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太空卫星的这种监测潜力,如果能够成功地实现上述的这些计划,就必须要更合理地使用宇宙空间。”俄罗斯代表说。

  向来脚步最快的NASA,未来将研究月球表面空气、月球天空环境、人类太空探索、太空商业服务等相关内容。


浙江日报 人文·好奇 00014 望向太空更深处 2013-09-24 3196005 2 2013年09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