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好奇

“科学 脱口秀”讲述极地科学——

地球三极探险亲历记

  你可知道,我们生存的这颗星球,有三个极地区域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在我国,第一个完成地球三极探险的科学家叫高登义,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近日,在舟山,由省科协、浙报集团主办,浙江日报、省科技馆和果壳网联合承办的“[科学] 脱口秀”邀请到高登义研究员,讲述极地探险中的故事,故事中的极地科学。

  口述 高登义

  本报记者 李月红 整理

  说起北极,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北极熊。不过,它的日子并不好过。近30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浮冰面积减少了20%,北极熊想要通过浮冰抓海豹海象越来越困难了。加之人类大量捕杀海豹来炼油,北极熊的食物更少了。

  怎么办?于是,一部分聪明的北极熊从浮冰上迁徙到了鱼类资源丰富的海湾地区,并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学习以捕鱼为生,逐渐成了捕鱼高手。

  2010年7月24日,我乘考察船从挪威斯瓦尔巴州的首府朗伊尔宾出发,于26日到达位于斯匹兹卑尔根西北海岸的海湾。这里的水一半来自冰川融化的淡水,一部分来自大西洋的海水,生活着10多只北极熊。下午3点,远远地,1000米开外,瞧!北极熊抓到一条大鱼!它赶紧把鱼吞掉,还是用前爪帮忙。要知道,这可是需要训练的啊!我想起了达尔文的一句话:“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于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物种。”

  在北极,最有意思的是在浮冰上建科考站。我曾参加过由挪威、冰岛等四国组织的科考任务。不过,受风力和海水流动影响,浮冰有时候也会发生分裂,科学家至今没找到好的办法预测浮冰开裂时间。唯一的办法,就是选择厚度大且平坦的浮冰。

  而在南极,有两个关于企鹅的科学之谜,至今令我不得其解。

  根据生物学家研究,世界上有18种企鹅。有意思的是,它们全都生活在南半球。问题是:在赤道海洋地区,那里并无界线阻挡企鹅游过赤道前往北半球,为什么企鹅却一直生活在赤道以南呢?

  而在亚南极地区乔治亚岛的海湾处,生活着大约16万对王企鹅。2005年夏天,我曾好奇地钻进王企鹅群观察,发现那里竟然干干净净,没有企鹅排泄的大小便。听说帝企鹅也是如此。我曾请教过研究南极生物的科学家。他们坦率地回答“不知道”。

  仅此二例可以看出,在自然界,仍有不少问题有待我们去认识和研究。

  在珠峰,最壮观的景象是珠峰北坡的冰塔林,我曾三次探访那里。它们有的宛如冰蘑菇,有的酷似冰笔架,有的则像冰骆驼……如此瑰丽的景观,一是适当的地形坡度,有利于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多种皱褶和断裂的状态,成为冰塔林的雏形,二是在冰雪消融季节,要有适当的太阳辐射和高度角(70°-80°)照射,这样才能使冰面上不同部位的冰雪消融情况不同,逐渐形成冰塔高低错落的姿态,三是冰雪消融季节,在气候干燥的条件下,冰塔才容易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这才形成高低错落的绒布冰川群。

  近50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约0.67°C,珠峰北坡地面气温也从2.7°C上升到3.6°C。这期间,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冰塔林发育很好,高差达50多米,巍峨壮观;进入20世纪后,冰塔林逐渐融化崩塌。看起来,地表气温升高几年后,冰塔林的融化和崩塌现象才会逐渐显现出来。

  如果要使壮丽的冰塔林景观恢复,一是要等气候自身规律恢复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情况;二是需要人类尽可能地约束自身的行为,减少排放温室气体,延缓气候变暖的速度。


浙江日报 人文·好奇 00014 地球三极探险亲历记 2013-09-24 3188728 2 2013年09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