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浙江中医药大学开设名中医何任班

大医精诚德为先

  本报杭州9月16日讯

  通讯员 金聪伟 记者 王婷

  “学医先学德,无德不成医。医生这一行业,医德放首位。”这是著名国医楷模、浙江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何任生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今天,这句话也成了浙江中医药大学首次开设的“何任班”第一课的开场白。

  “何任班”是浙江中医药大学为培养经典功底深厚、临床能力强的中医传承人才而新推出的一项教学改革项目。首届“何任班”共招收15名学生,学制7年,其中从参加“三位一体”招生录取的30名学生中录取7名,在高考第一批次录取的60名学生中录取8名(文、理科各4名)。在招生过程中采取自愿报名、结合高考成绩和高中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这15名学生接受的是单独培养计划。“这个班采用师承教学模式,学校将为每位学生配备省级以上名中医为导师。教学过程采用‘见习医生制’,跟随导师反复临床,帮助学生奠定较扎实的中医思维和诊治能力。”浙江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应航介绍说。

  大医精诚,“何任班”首先强调的是医德医风。何老在世时就强调“济世救人,慈悲为怀”,他常说,医生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仁”字。“何老一直痛恨开大药方、唯利是图的行为。”省中医药学会会长肖鲁伟说,他始终怀着一颗对病人、对学生、对社会的慈爱之心,对医药行业中的不正之风也敢于拍案而起,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何老生前常强调培养中医人才要注重两个环节——熟读经典和临床实践。

  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范永升受何老教诲30多年,“博学是先生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原因。”何老不仅熟悉中医基础与临床各科理论,而且对文学、历史、哲学等都有广泛的涉猎。《国医大师何任翰墨文化选集》就收录了他的书法绘画作品80件、题字14件。何老还喜音乐,专门写过“养生与民族音乐”一文,记述音乐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何任班”在课程设置中就专门加大了中医经典和国学人文的比例,并遴选名师授课。每个学员都要修完“人文素养模块”和“经典模块”,要广泛涉猎中国医学史、古代哲学、古代文化、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等,还要研究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中医古籍。

  注重临床,更是“何任班”的特色。何老在80高龄后依然坚持每周两个半天门诊。先生门诊时有一习惯,结束后他会把自己写的处方悉数带回家中。对这些处方,在下次门诊前,他一定会抽时间浏览一遍,尤其对那些疑难重症病人的处方更会仔细审视。“诊病时病人多,时间有限,辨证施治难免会有考虑不全之处,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必要时找些资料,把原先的理法方药做些调整和补充,就会使疗效进一步得到提高。”这种严谨的态度也将成为“何任班”的精神圭臬。

  “何老潜心学术,对病人负责,好施善,德高望重。作为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班级的学生,他是我中医求学路上的一盏灯,我渴望在这光下前行,做一名为病人着想,分辨出不同药方的细微不同的中医。我不求有朝一日名扬天下,我希望可以为病人把好脉,为人着想,时刻注意医德,做好中医便可。”学子蒋鸽这样表态说。

  “我为能成为‘何任班’的一员感到骄傲。相信这种师承的教育模式将为我成为一位正直的中医师铺好了一条阳关大道。”学子王如烨表示,将以何老的精神作为内心的指航,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学好中医,将中医思维作为思想的一部分,汲取何老的精神养分,将中医的传承一棒棒延续下去。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大医精诚德为先 2013-09-17 3187766 2 2013年09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