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走读

文章导航

此去之前,只想求解:为何这片濒临荒芜的乡野,能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高坪启示

  见习记者 滕昶

  县委报道组 林庆雄 肖靓

  “若要看懂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你应去遂昌高坪乡走走。”初到丽水,前辈如此提醒。

  从遂昌县城向大山里进发,驱车1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来到小小的乡村——高坪乡茶树坪村。一路上,我有些疑虑,很难相信有人愿意从沪杭乘五六个小时大巴,赶到如此偏僻的山村,在农家乐住上一个星期。

  这里虽然山清水秀,却没知名的景区。这里远离城市,交通不便、资源不多,其中近半的路途,是在大山间蜿蜒穿行,有些单调无趣。然抵达山谷尽头,却不见丝毫荒凉和空寂。

  突然,手机“叮咚”提示,已自动连接上无线网络信号。这段山村惊喜之旅,由此开启。

  这里很山村,这里很现代

  没想到,无线网络还不需要密码,而且全村覆盖。走在村中,看到好看好玩的,随手“咔嚓”,分享到朋友圈,千里之外的友人,立即有了回应:哟,又在哪里游山玩水?这般,即便山水阻隔城市又何妨。

  不仅如此,高坪新村每个客房的床上四件套,都由当地农家乐协会,按照酒店标准统一采购和清洁。可见,如今的村民,早已摸透城里人的生活习惯。

  高坪乡共有四个农家乐专业村,全乡的床位数已达1100个。其中,高坪新村是于2012年建成的地质灾害迁建安置、旧村改造和农民新村建设项目。与很多新农村建设不同,从规划设计之初,高坪新村就奔着发展农家乐而去。

  在村中行走,就好像漫步于一个小型度假村。10栋规格相同的三层白色小洋房,整齐坐落于山坳中。平均每一栋楼房10个房间,都严格按星级酒店的标准间设计。

  高坪新村还有一个酒店式的前台。游客不用挨家挨户挑农家乐,只需要像酒店一样,在前台办理入住手续。尔后会有村民领着游客到达住宿地。整个新村所有的客房,都由前台统一分配。

  高坪新村1栋的经营户罗彩秀告诉我,从开农家乐的第一天起,她就没担心过客源问题。“协会去找旅行社商洽,这些事情都不用我操心。”说话时,她正坐在自家客厅里摇着蒲扇看电视。

  没有壮丽山水,依然吸引目光

  到的那一天,茶树坪村正要召开村两委会议。二三十平方米的会议室里,满满当当坐着10多位村两委委员,其中青壮年占了多数。“都不太愿意出去打工,自己家门口办农家乐多好。”黄久富告诉我:“农家乐协会帮忙找客源、做推广,村民只要把家里收拾好,开门迎客就行!”

  如今,高坪乡已发展出4个像茶树坪村这样的农家乐专业村,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农家乐协会。正是这样的协会,让大山里的小村庄,逐渐有了生机和活力。而这种模式,脱胎于村支书黄久富创造的抱团经营理念。

  黄久富至今还记得,3年前,自己从上海拉来第一个避暑团的情景。“53个人,正好一辆大巴车!”黄久富说,“人太多了,一户两户根本接待不了,我就让大家五户联营,组成一个小组来接待。”一个应急的办法,竟慢慢发展成推广高坪乡的统一模式。

  如今,高坪乡4个农家乐专业村,都有各自的农家乐协会。每个村都由协会按照“统一宣传、统一接团、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的模式,进行管理和经营。“资源都整合,就有足够资本去接团。”黄久富说,实行统一定价,还避免了农户间的恶意竞争。

  目前,高坪乡共有97户农家乐经营户,从2009年至2012年,全乡旅游借贷人次从3.1万人增长到了16.44万人。今年1月至7月,高坪乡共接待游客17.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723万元。

  在黄久富看来,这一套“四统一”模式,十分适合没有景区资源,交通也不便利的农村地区。“散客很少会去这些地方,但只要自然环境足够好,服务跟得上,把资源整合起来去和旅行社谈,并不难。”他说。

  不见城里月光,但见乡村日朗

  每年十几万人次的游客,让高坪乡的村民体会到了乡村的价值。

  前有山,后有水,朝食五谷,暮啖清茶。38岁的王云如今和丈夫林茂泉一起,在遂昌县箍桶丘村,过着令都市人羡慕的闲适日子。

  两口子的三层小楼建在半山腰,一楼自己住,楼上都设计成标准客房开农家乐。

  王云是辽宁鞍山人,和林茂泉是通过“网恋”走到一起的。两人当时一直在杭州打工,林茂泉在一家小厂里工作,王云则在饭店里做服务员。曾经,两人的理想是攒够钱,在杭州开家小饭店。2011年底,听说老家石门塘村要建农家乐协会,林茂泉带着王云回乡,在原址上重建小楼,加入协会。没想到,去年5月营业,半年时间居然赚了七八万元,“过过日子肯定够了”。

  在城市生活过,就更懂得农村对城里人意味着什么。

  王云在自家的前院里,种了一大片波斯菊,花开得五彩缤纷,背后的大山茂林修竹。“游客背着相机坐在我家院子里,可以拍上好半天。”王云说,如今的这份心境,是她在城里打工时,想都不敢想的。

  现在,栽花培土,装点小院,是王云每天最重要的事。后山上的菜地,也被丈夫打理得井井有条。“上海游客喜欢去菜地里摘点菜。”王云说。

  黄久富也深深感受到了农家乐给村民带来的变化。“以前是热情,现在是开朗!”黄久富说,来避暑游的客人,往往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喜欢唱歌跳舞,还主动教村民才艺表演。开始,村里老百姓什么都不会,还很羞涩,现在能拿出五六个节目了。

  离开高坪乡时,我的微信朋友圈里,很巧地出现了朋友分享的一段话:

  “当我老了,就住在一个人不多的小镇上。房前栽花屋后种菜。没有网络。自己动手蒸馒头、腌咸菜。养一条大狗。每天骑自行车、散步。几乎不用手机。每天做做手工、喝喝茶。不打扰别人,也不希望被打扰。老就有老的样子,低调从容。所谓的天荒地老就是这样了。一茶、一饭、一粥、一菜,与一人相守。”

  回头看一眼这座大山里的乡村,这里的烟火气息,和遥遥在前的迷蒙城市,一切便也了然。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走读 00019 高坪启示 2013-09-17 3184496 2 2013年09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