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小巷总理的公仆情怀

——追记为民服务30载的路桥区金清港社区党委书记陈定华

  本报记者 周咏南 嵇哲 余勤

  区委报道组 徐雨薇 王依友

  8月9日,67岁的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金清港社区党委书记陈定华,因罹患淋巴瘤,永远地离开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和无限眷恋的父老乡亲。在社区工作30年间,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

  时至今日,当地干部一提起陈定华,就会哽咽流泪;出殡那天,上千群众从四面八方自发赶来送行;陈定华留下的“遗言清单”上,列的全是社区的工作,没有一条涉及自己和家人,令人肃然起敬,潸然泪下。

  近日,台州市委作出“关于开展向陈定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连续几天,一场场陈定华的先进事迹报告会,感动了成千上万名干部群众……

  社区当家人:春蚕到死丝方尽

  “我们天天劝你去医院,可你始终牵挂着社区的工作,直到7月11日下午,你用微弱而深沉的长音在喊我,我们才把你扶出办公室……”

  8月14日,在陈定华的追悼会上,金清港社区主任陈国庆的一番话,让现场的很多人泪流满面。

  “社区工作是我一生无悔的选择,我愿为它贡献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是1983年4月,陈定华成为和平居委会副主任时作出的承诺。这一承诺,他践行了30年。

  陈国庆记得:7月11日下午,陈定华与她的最后一别。那天,陈国庆突然听到隔壁办公室老陈微弱的呼喊声,她赶紧跑过去,只见老陈半躺在沙发上:“我实在太累了。明天去杭州检查身体,社区的事就全拜托你了。”陈国庆提出送他回家休息,老陈摆摆手:“省级卫生镇复评的事正在紧要关头,你们都很忙。你扶我到门口,我自己回去。”就这样,老陈蹒跚而去的背影,永远定格在陈国庆和其他社区干部的眼中。

  “老陈得病不是一天两天了,就靠吃药拖着,怕影响工作。他的身体也一天比一天消瘦。”陈国庆悲痛地说。4个月前,老陈忽然把陈国庆拉到办公室,把电脑上所有的资料都拷贝给她。“现在想来,可能那时他自己就有所察觉了。”

  省级卫生镇复评是金清镇今年的重点工作。金清港社区位于主城区,是创卫的主战场。今年7月的太阳比往年都要毒辣,虚弱的老陈却顶着烈日,带病指挥清扫卫生死角,劝说街坊规范经营。

  同事们都劝老陈回家休息,他坚定地说:“省级卫生镇复评工作5年一次,镇里好不容易获得这个称号,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疏忽而丢了这项荣誉,等复评过去了,我一定听大家的话,去好好检查身体。”

  直到7月11日下午,实在挺不住的老陈才同意去杭州的医院检查身体。 (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第二天,他被查出患了淋巴瘤,需要动大手术时,全家人都懵了……

  7月12日晚上,陈国庆接到老陈的电话,电话那头,声音很微弱:“妹子呀,我要在杭州住院一段时间,你要带好12位姐妹,有你们在我什么都放心!”

  7月13日一大早,陈定华又打电话给陈国庆,一连问了创卫情况、孤寡老人走访等5个问题。

  陈定华女儿陈琳说,爸爸在杭州住院期间,心里还是惦念着社区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会和同事通电话,有时虚弱得讲不出话,就叫她发短信。

  “姐妹们放心,我一定会健健康康地回到你们身边。”这是老陈经常在电话里对同事说的一句话。可是谁也没想到,她们等回来的,是陈定华去世的噩耗。灵柩返乡的第二天,陈琳拿着一张手写的A4纸找到陈国庆:“这是父亲在病床上叫我记下来的,也是他的遗嘱,叫我一定要亲手交给你们。”

  陈国庆接过一看,只见写着:“西街老人协会房子破旧,漏雨倾斜,叫国庆抓紧修好。”“西街老党员罗梅兰,丈夫、儿子死亡,家里较困难,叫国庆同邦恩片长讲一下,慈善救助一下。”……总共7条,全是对社区事务的殷殷嘱托。

  陈国庆泪水夺眶而出,立刻召集其他12名社区干部,召开了一个遗言落实会。如今,这7条嘱托已一一落实。

  群众贴心人:千金难买邻里情

  8月14日,是陈定华出殡的日子。天蒙蒙亮,金清镇金清港社区的中老街,哭声一片。

  39岁的四川人倪玉琴手举“定华书记一路走好”的纸牌,泪如雨下。2005年2月3日,倪玉琴突然难产,家里的存折也不翼而飞。陈定华知道后,不仅帮助联系医院安排手术,还送来红糖、鸡蛋,并把身上的500元钱都掏给了倪玉琴。倪玉琴女儿平安降生后,把孩子取名为王金晶,寓意是金清干部群众帮助的结晶。8月13日晚上,她得知老陈第二天出殡,请人写好,第二天凌晨5时出门,双手高举这一纸牌,一路为好书记送行,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社区警务室协警梁啸在老陈遗像前长跪不起。今年春节前一个晚上,天气寒冷。正在巡逻的老陈看到他没披大衣,连忙脱了自己的大衣为他披上。第二天,老陈还特意为他买了件新大衣。

  “定华这么好的人,怎么就这么快走了呢?”82岁的老党员罗梅兰,把陈定华送给她的一床棉被珍藏起来。她的丈夫和两个儿子因病或遭遇车祸相继过世,生活困难。陈定华逢年过节就去她家嘘寒问暖,送上慰问品和红包,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她。

  街角杂货店店主汪荷莲原本隔三岔五就能看到陈定华戴着红袖章,和社区同事一起在街上巡逻。6年前的一个晚上,一伙歹徒入室抢劫,辛苦一天的小店入账现金和贵重物品全被卷走。从这之后,社区就组织起巡逻队,从晚上9时开始,一直到次日清晨5时,从未间断。那以后,社区治安状况好了很多,盗抢事件再也没有发生过。

  西街老年协会会长陈度梅感叹:“陈定华在做社区书记前,开过电器修理店,协会里电视机坏了,他帮你修;电灯泡坏了,他也搬张凳子过来给你换。”不但如此,邻居家的电器坏了,只要他知道,都会主动上门免费维修。而他也是社区里困难户和孤寡老人家的24小时免费电器维修工。

  “群众找我办事,两次碰不到,我就上门服务。”这是陈定华给自己定下的规矩。社区居民老赵和老张因为生活琐事,经常闹纠纷。陈定华上门调解:“社区是个大家庭,千金难买邻里情。有啥矛盾摊开来说,说开了,就过去了。”他一次次上门,终于感动了老赵。他在“遗愿清单”中,还不忘叮嘱社区同事陈领聪,要把两老的矛盾继续调解好。

  班子领头人:一件实事胜万言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远程教育省级学用示范点、充分就业社区……在社区会议室里,30多面奖牌挂了满满一墙。这些荣誉,都凝聚着老陈的心血。

  金清港社区由原来的7个居委会合并而成,户籍人口9000人、流动人口6000人,是个名副其实的大社区。为了掌握民情,陈定华将社区划为7个单元网格,分片区管理和服务。根据每个网格的人口结构和特点,组建了7支服务队。为此,台州市“区域化党建、联动式服务”现场会还专门到金清港社区取经。

  金清港是老城区,木结构房屋多,每月逢“六”的这3天,老陈都要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去年农历年三十晚上,后街154号郑素霞家发生火灾。正在吃年夜饭的老陈扔下碗筷赶到现场,一边打电话报警,一边打开最近的几处消防栓压制火情,同时安排人员引导指挥消防车。因为老陈指挥得当,一场大火被及时扑灭。

  老陈在家里待不住。女儿陈琳说,父亲每天晚饭后都要出门东走走西看看,名为散步,实则巡逻。

  老陈待人随和,但遇到事情,他可不讲情面。后街河是社区内唯一一条河流,两岸住满人家,卫生状况堪忧。一天晚上,老陈发现一家餐饮店偷偷往河里倒垃圾,立即上门批评教育了老板。

  “老陈为人正派,敢于担当,从不把矛盾上交到镇里。有他在,我们省心不少。”金清镇党委书记陈庆中说。

  2010年4月2日,社区办公室突然涌进五六十个居民叫嚷着要上访。原来是铁通公司在社区一户居民房顶上安装了一个基站,担心辐射的附近居民不干了。陈定华一边向镇里汇报,一边安抚群众情绪。经过与铁通公司充分沟通,一周后,基站顺利拆除,想闹事的群众都对老陈佩服得不得了。

  老街里的街心公园,原本是一片垃圾场。有一次,老陈在电视上看到大连把垃圾场变公园的报道,随即学来。随后,他走机关、跑学校、访企业,终于叼泥筑巢似地凑起5万元钱,成就了这片新绿。

  “老陈经常教育我们,说一万句空话不如干一件实事。”陈国庆说,老陈为社区干了这么多实事,群众永远都念着他的好。

  “定华书记每天最早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还要检查门窗是不是关牢。”社区门卫潘仙宝说。

  陈国庆说,老陈28岁时父亲就过世了,留下母亲和8个子女。他长兄如父,和母亲一起把弟妹拉扯大。老陈不仅在家里是家长,也是社区有名的“大孝子”。

  每天早晨,陈定华要给86岁的老母亲泡好茶送到床头;冬天的每一个晚上,他都要给母亲泡脚按摩。每次吃饭,他把第一口菜都往母亲的碗里夹。每次出差,他都记得给母亲和妻子买礼物。

  14名社区工作人员,陈定华是唯一的男同胞。他虽是领导,也是大哥。每当看到办公室没茶水了,他就为大家烧水泡茶;每当大家完成一项任务,他总是竖起大拇指夸奖大伙。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但陈定华和社区的13位姐妹,团结得像一个人。

  陈定华居住的老屋漏雨,一直顾不上修,他在病床上却一直惦记着老年协会的房子漏雨。在陈定华去世后3天,社区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完成了老年协会房屋的修葺工作,告慰陈定华的在天之灵。

  他女儿陈琳多年前从黄岩供销社下岗,到处打零工。陈定华为社区困难家庭解决了一个个就业难题,却从来没有为女儿安排过工作。问陈琳怨不怨父亲,她说:“我爸就是这样一个人。”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小巷总理的公仆情怀 2013-09-16 浙江日报2013-09-1600013 2 2013年09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