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理性思考
□陈洪琳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从传统走向创新,从粗放走向集约,从外延走向内涵的一种必然选择。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在追求经济效益、保护股东利益的同时,还应积极保护债权人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诚信对待供应商、客户消费者,积极从事环境保护等公益事业,促进企业与社会、自然的协调和谐发展。但从整体上说,社会责任缺失,诚信缺乏,对公益事业不热心,甚至唯利是图等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如何使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真正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实现企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融合,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仍是当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须深化认识
实践证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并非可有可无或多此一举。它不仅仅是限于捐资捐物的事,也不仅仅是一种商业作秀,而是企业发展内在的需求,是企业核心业务运作至关重要的有机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社会责任既是成本也是商机。它能帮助企业树立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帮助企业实现销售和利润增长。尤其是在资源节约、绿色环保意识日益强烈的当今社会,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关系到企业如何回报社会的问题,而且关系到企业如何持续、健康地发展。事实上,是不是一个勇于担当责任的企业,要看其对环境是否保护、对员工是否关怀、对社区是否友好,能否向客户提供信得过的产品,在社会出现灾难时能否站出来等等,这些都会对企业形象和经营活动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赢利能力和长远发展。
还应该看到,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投入是有回报的,因为企业只有树立起对社会负责的形象,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如果企业对社会贡献大,企业就能从中获得市场规模的扩张,获得社会认可的品牌效应,从而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为企业资本进一步增值提供条件。
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须多维思考、多方面努力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必将给企业带来管理理念新的变革。要有效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须转变观念,多维思考,多方面作出努力。
从被动到主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是实现企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培育和激活企业与社会自我协调机制的一个良好契机。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企业不是被动的客体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企业要从总体发展战略出发,精心策划,确立社会责任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将社会责任建设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坚定不移,凝心聚力,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抓落实、抓成效。
从单体到多体。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现在对政府的责任、对股东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及对社区的责任等诸方面。所以,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不可能是单项行为,而应该是多项行动,突出回馈社会,协调好各方利益,构筑好利益共同体。作为钢铁企业,尤其要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利益,积极参加所在地区的环境保护、教育、文化、科学卫生、社区建设、扶贫救困等社会公益活动,促进企业所在地区的发展。
从静态到动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伴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因此,它必须是常态的、动态的,不能靠搞几次捐钱捐物就算完成了任务,必须从打造责任文化、提升企业责任竞争力的高度,来规划并实施。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要创新机制,贴近实际,通过各项行动凝聚人心、温暖人心、激发人心,打响企业品牌,提升企业影响力,激发企业和员工的正能量。
从平面到立体。在网络时代,人们的空间观在发生变化,思维方式、交流方式、行为方式等都在改变。因此,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不能仅仅注重面对面的交流,还必须重视立体的空间信息的交流和沟通,由平面走向立体,使企业与社会利益各方、与员工的联系更加多样化、立体化,大大丰富拓展工作的方式和途径,提高工作的效率。
从人治到法治。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要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提供就业、缴纳税收、维护公共环境、诚信守法等应有的社会责任,不以非法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不从事不正当竞争行为。从政府层面讲,要加大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力度,把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上升为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使之成为广大企业的基本准则。还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目标考核等机制,把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面覆盖到所有企业。作为企业,则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履行好对社会的必尽之责、应尽之责,加大履行社会责任力度,提高责任竞争力,精心打造“责任企业”形象,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作者单位:杭钢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