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景象

听诊地下水漏

  本报记者 邵全海 通讯员 陈迁 王波 摄影报道

  建德市梅城自来水厂听漏工欧阳光霞的耳朵特别灵敏,只要沿着地下水管巡查,手握听漏杆,他就能准确找到漏水点。8月28日夜,记者与他一起走街串巷,领略他那神奇的听觉。

  “听地下水管漏水点,要在夜深人静,杂音少时。探查时,耳朵要贴着听漏杆,心一定要静,才能辨别出‘沙沙沙’的流水声,还是水管破裂的‘哗哗’声。冬夜特别冷,三四小时工作下来,耳朵都麻木了,会起冻疮。你看,这疤就是生冻疮留下的。”欧阳不好意思地摸着自己的耳朵说道。

  56岁的欧阳光霞,1978年在辽宁本溪参军,后进入北京城建四公司工作,因妻子在建德,1987年他调到建德,1997年开始从事自来水管网维修、听漏工作。

  虽说管网密布,查找漏点像大海捞针一样,但他经过16年摸索、积累和提高,每次查漏能将漏点确定在1.5米范围之内。经过查漏维修,梅城自来水厂损耗率,由原来30%下降至目前的3%,一年节水72万吨,相当于3000户人家一年的用水量,创造了令同行羡慕的业绩。今年6月2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欧阳光霞成为杭州市思想道德建设先进经验报告会中的新闻人物。


浙江日报 景象 00020 听诊地下水漏 2013-09-10 3168716 2 2013年09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