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转型联动推进 生态文明惠及民生
清丽湖州 梦里水乡
文 / 沈洁
治水转型联动推进 生态文明惠及民生
清丽湖州 梦里水乡
文 / 沈洁
湖州,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河网密布,伴水而生、因水而兴。
这些年,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为战略目标的湖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相继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魅力城市等称号。
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离不开良好、优美的生态水利系统。拥有“亲水”之梦的湖州依托优越的水环境条件、深厚的水利文化底蕴、浓厚的社会氛围等基础,大胆创新,对“生态水利”理念进行提升,提出建设“水生态文明”新思路。
8月2日,水利部批准湖州为中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相信不久,一座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将在太湖南岸大放异彩。
铁腕治水 倒逼产业转型
远处茫茫太湖、帆影点点,近处岛屿成群、松柏茂密……一首小诗将太湖三万顷、洞庭东西山的秀美描绘得淋漓尽致。湖州因太湖得名,湖州人世世代代相守太湖,太湖水养育着261万湖州人。
然而,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太湖遭到了污染,水乡湖州的河流也在逐渐变浑。
铁腕治水!湖州上下形成高度共识。
2008年以来,湖州已累计完成投资130亿元,开展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11大类93个项目,实施“苕溪清水入湖工程”。
今年,湖州市启动百亿重大水利工程集中开工建设,其中包括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太嘉河工程、环湖河道整治工程和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四大重点水利工程。据悉,百亿重大水利工程能为彻底改善湖州的水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工业污染是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要从根本上治好水,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而治水的最终目的是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发展转型升级,二者是联动推进的。”湖州市有关负责人说,今年伊始,湖州市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打响生态名片再次作出重要部署,整治提升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印染、造纸、制革、化工四大行业。
以关停淘汰和整合入园为推手,湖州力争通过2至3年时间,使四大行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得到明显优化,工艺装备、污染防治、清洁生产和内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
目前,湖州市以治水为突破口,采取关闭能耗高、污染重和治理无望的企业及生产线,加快淘汰落后的产品、工艺和装备,鼓励使用先进、环保、高效的生产工艺、装备,采用安全、可靠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措施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
此外,湖州还设立了淘汰落后专项资金。按时完成淘汰任务的企业,对拆除设备按净值的20%和30%予以奖励,四大行业专项整治整体关停企业,按每亩2万元给予奖励。
通过铁腕治水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打造湖州经济升级版。湖州,一场全新的治水攻坚战已经打响。
在今年8月9日的全市治水大会上,湖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庄重承诺:近期内实现水环境“洁”、中期实现“清”,长期实现“净”,力争用3年时间给全市的河道进行一次大清洁行动,让湖州的水越来越清,水环境越来越好,保证让市民喝上更安全、干净的放心水。力争到2015年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要达到90%。
治水兴城 打造生态湖州
“惬意、美丽。”说起村庄的河道,今年56岁的南浔区石淙镇石淙村村民陆纪平嘴里蹦出这样的字眼。
因为河道清淤工作的全面开展,陆纪平家门口的风景变了模样。陆纪平介绍说,自从南浔区开展清淤工作以后,曾经让人掩鼻而过的河道两岸成了村民晨练、休闲的好去处。为了让河水保持清澈,陆纪平主动要求担当河道保洁员,通过“以养代管”的模式维护着四新桥港一弯清澈的河水。
石淙村的河道变化是湖州市中小河流治理的缩影。去年12月,湖州市正式启动“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工程,德清县、安吉县和南浔区是全国首批“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湖州计划用4年时间,完成对这3个县(区)的中小河流治理,包括清洁河道、沟通水系、绿化岸坡和治理水环境等项目。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工程建成后,我市各类河道将更好地发挥防洪、排涝、灌溉、航运、休憩的功效,水流的自净化、自循环和自修复功能也能得到更好发挥。”湖州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工程建成后,湖州城乡的水环境将得到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环境也会变得更好、更舒心。
水滋润着万物,万物也联系着水,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次湖州能够成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很重要的原因是湖州始终坚定地行进在水生态文明之路上。
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全国第一个“联合国人居奖”获得县——安吉,把建设“中国美丽乡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载体,每年安排1亿元作为“中国美丽乡村”创建资金。到今年8月中旬,安吉全县187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实现全覆盖,十年建设,使安吉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从基本缺失到全国领先的飞跃式转变。
德清县于2005年在全省率先推行“谁受益、谁补偿”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对生态环境补偿区域内的基层政府和村民实行一定的财政补贴。今年,德清出台新的补偿机制实施意见,补偿力度翻番。
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长兴,近年来,以铁的措施整治蓄电池行业,企业数量虽然少了,但通过优化升级,产值反而从18个亿增加到2012年底的220亿元。
吴兴区和南浔区正轰轰烈烈地开展水环境大整治。今年,吴兴对全区1277条、1075公里河道全面开展综合治理,河道水环境已得到有效改善,水质总体良好。南浔,三年投入百亿,开展工业企业减排减污、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城乡环境全面洁化、供水排水系统建设管理和河道综合整治等五大行动。
如今,湖州市80%的县区为省级生态县区,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42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54个。全市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厂43座,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4座,垃圾焚烧处置实现县区全覆盖;累计完成各类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1162个,建成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14个,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示范村141个,农业农村污染得到初步治理。
生态治水,治出生态新城。随着湖州城乡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相信湖州的明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干净。
人水和谐 共绘美丽画卷
人水和谐,是湖州一直践行的治水思路。
这些年,相继实施“千万农民饮水”、建资源水库、河道清淤、山塘水库除险加固、水源地保护等“清水”工程,湖州把民生水利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从湖州老虎潭水库工程建设到长兴合溪水库工程建设,再从大钱港整治工程到太嘉河工程,无论是水库工程建设还是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每一项工程建设投资都是大手笔。
今年开始,湖州将实施四大百亿工程:骨干河道生态整治、城乡河道生态修复、太湖水源生态保护、水资源生态配置。每项工程投资达100亿元左右。城乡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总投资将达到115亿元左右,计划到2015年,完成城乡河道整治2000公里,到2020年,完成5000公里。
“以满足人民用水需求、实现人水和谐为目的,坚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走保护优先的路子,统筹兼顾好各方关系。因水制宜、量水而行、以水定需,做到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协调同步。”这是湖州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人水和谐,湖州百姓也纷纷出力。从2008年开始,湖州民间环保公益使者评选至今已连续六届。在这些“使者”中,有数年如一日关注西苕溪水质的钟表店老板,有坚持自行车出行、风雨无阻捡垃圾的企业老总,有骑行近8万公里,发现脏、乱、差现象及时向环境保护部门反映和报告的骑游队长。
“守护母亲湖,共放食藻鱼”认捐活动在湖州已经延续了5年,每年4月左右,在太湖边总能看见很多湖州市民将一盆盆“食藻鱼”放流到太湖中。一条花白鲢从鱼苗长到1.5公斤,大约可以吃掉50公斤蓝藻。作为水生态文明的一部分,湖州向太湖放鱼的活动,得到了整座城市的参与,影响着这座城市的文明发展。
盛夏傍晚,从南太湖的渔人码头望去,夕阳下的太湖烟波浩渺。湖岸边,各种富有异域情调的建筑群、漂亮的景观带、别致的亲水平台等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宽阔平坦的滨湖大道,由东向西沿着湖岸一直延伸,宛如一条“巨龙”在太湖南岸遨游。
以“水”为中心,南太湖滨湖一线5平方公里范围内,如今一座国内首家水上白金超五星酒店月亮酒店立于太湖南岸,渔人码头、黄金湖岸、雷迪森酒店等独特的标志性建筑,让人耳目一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流连忘返。
依托太湖,一个国际化的旅游度假区正在崛起,而随着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宽,城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湖州人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生只合住湖州”的那份美好。
湖州,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生态型滨湖大城市正迎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