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旅游浙江

文章导航

绍兴一座漂在水上的古城

  旅游浙江系列访谈②

  一座漂在水上的古城

  文 周静

  住惯了都市的人,时常会惦念江南水乡独有的那份静谧与安详。有“一座漂在水上的古城”之美誉的绍兴,就是这样一座充满水乡情韵和文化底蕴的江南古城。

  桨声欸乃的绍兴乌篷船,浓郁醉人的绍兴老酒,诙谐幽默的绍兴方言,清丽委婉的绍兴越剧,文笔锦绣的绍兴名士……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值得细细去看、去品、去体验。

  绍兴的风情,大多与水相连,有古韵味。咸亨酒韵——堪称最富文学气质的商铺酒家;南镇祭禹——堪称最隆重的祭祀典礼;水乡集市——堪称最热闹的小镇集市;台门遗韵——堪称最江南的古老建筑;曲水流觞——堪称最风雅的书法圣地;龙舟竞渡——堪称最精彩的竞技活动;茶馆听书——堪称最惬意的休闲时光;花雕嫁女——堪称最醉人的传统风俗……

  近年来,绍兴在推进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中,加快旅游业发展,以建设国际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积极实施“全城旅游”发展战略,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提升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

  除了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资源之外,绍兴的生态旅游如今也渐成气候。现在有了四季开放的冰雪世界,也可去诸暨赏瀑,到上虞尝鲜果,赴新昌拜佛,至嵊州泡温泉。这里,可游山玩水,亦可修禅礼佛;这里,让人见贤思齐,更宜访古鉴今。

  今天,我们邀请到绍兴市旅游委员会副主任唐易宏代表绍兴市旅游部门与我们进行“旅游面对面”访谈,与读者分享绍兴这座“漂在水上的古城”的独特魅力,以及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

展宏图:抒写博大篇章

  浙江日报: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绍兴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准函中明确,绍兴是“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随着绍兴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和杭甬高铁、嘉绍跨江大桥等重大交通设施的建成,“大绍兴、大城市、大旅游”的发展框架正在拉开,请您描述绍兴发展“全市游”的定位、布局等思路。

  唐易宏:可以说,绍兴是鲜活的“江南文化读本”,那些穿越千年的传奇故事,那些关于美丽、浪漫、离愁、哀怨、狂放与豪情的记忆依稀斑驳,值得人们细细品味,给我们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绍兴就明确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2009年浙江省旅游总体规划中把绍兴定位为“古越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浓郁的江南民俗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绍兴旅游的资源优势,千年风雨浸润的古城、“东方水城”的独特韵味,这里独一无二的乌篷船、千姿百态的古桥、绍兴风俗以及居民生活习惯,都是国际游客所感兴趣的。因此,绍兴着力提升旅游品质,更好地适应发展国际旅游需要,促进绍兴由国内旅游名城向国际旅游名城转型升级。

  当前,旅游业发展已进入业态融合化、区域联动化、范围全域化的发展阶段;绍兴大城市建设进入关键期,经济转型升级进入攻坚期,旅游业发展进入整合转型期。在这种情况下,推进“全市游”,具有多方面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意义,是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增长点,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大城市的重要载体,是增强人们亲近感、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途径,也是顺应旅游业发展内在规律、加快把绍兴建设成为旅游目的地城市的重要战略。

  从绍兴全市的角度来说,将根据旅游资源的内在关联性和地理空间的临近性,按照“旅游让绍兴更美好”的总体定位,以“市县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城旅一体化”为总体目标,实施“规划统合、品牌集合、景点聚合、资源串合、产业融合、营销联合”策略,加快实施大项目,构筑大线路,打响大品牌,开拓大市场,发展大产业,切实增加全市游客数量和延长停留时间,努力把绍兴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强市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

细考据:悠悠历史文脉

  浙江日报: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数千年的历史遗存积淀,使她处处散发着深厚的人文气息。绍兴是全国最早提出“文化旅游”的城市之一,这里每年举办中国兰亭书法节、公祭大禹陵、黄酒节、水乡风情旅游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请您为我们梳理绍兴这座“千年醉乡”的历史文脉和旅游资源。

  唐易宏:绍兴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大自然的厚赐、越地先人的奉献,使绍兴的山水、古城、人文、风情充满魅力。绍兴是一座该游之城、可游之城、宜游之城。

  先说该游。绍兴古代的旅游主要有八种形式,在我国旅游史上很具有代表性。绍兴该游,也是因为绍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地。从舜王大禹到越王句践,从秦始皇置会稽郡到宋高宗设绍兴府,从六朝经济繁荣到唐朝万众所向,从康乾巡越到辛亥革命,从抗日救国到改革开放,从物质富庶到文化灿烂,绍兴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

  再说可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旅行是身体对灵魂的一种放飞。绍兴旅游可以满足上述的需要,还可以达到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目的。绍兴作为可游之城,有四个理由:这里是游山玩水、见贤思齐、修禅礼佛、访古鉴今的好地方。绍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留下了数量众多的古城镇、古街区、古村落、古建筑、古遗址。时间所限,在此就不一一展开阐述了。

  最后说说宜游。绍兴的“宜游”,可以用三个“好”字来概括。“区位好,来去方便;配套好,宾至如归;治安好,高枕无忧。”绍兴“吃、住、行、游、购、乐”旅游要素配套齐全。

  寻找美景、发现美食是旅游的乐趣。醉乡绍兴,因为鉴湖水,因为是中国黄酒的原产地,有“天下黄酒源绍兴”之说。越菜添酒香,绍兴的下酒菜,独具风味。绍兴的土特产茶叶、香榧、乌干菜、安昌腊肠备受游客青睐。乌篷船、乌干菜、乌毡帽是绍兴独特的“三乌”。绍兴乌篷船,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来到了绍兴,在公园里、广场上,到处能听到婉转柔丽的越剧。绍兴是中国书法名城,全国无数书法爱好者到兰亭“朝圣”,追慕曲水流觞的千古风流。

谋发展:锐意创新进取

  浙江日报:近年来,绍兴旅游亮点纷呈:去年,鲁迅故里·沈园景区正式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在今年7月份公布的二季度浙江省游客满意度调查中,绍兴夺得全省第一名;同时,“樱为爱情”系列微电影让绍兴旅游走在了创意营销的前列……能否请您总结一下这方面的经验?

  唐易宏:绍兴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有三个:

  一是科学投入,这是旅游发展的竞争力。我们要将十大重点项目尽最大努力、尽最大速度推上去,已经开工的快马加鞭,没开工的加快速度。

  二是优化产品,旅游资源只有被称为旅游产品后才有生命力、竞争力和吸引力。要整合资源,优化游线,实现要素最大化,满足需求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要最大限度地把全市的各种旅游要素整合起来,把这些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在整合、优化配置当中,打造富有特色的绍兴旅游产品,满足不断发展更新的市场需求。

  三是加强营销,营销可以提升旅游的吸引力。宣传营销可以扩大产品的影响力,使产品锦上添花,增强产品的光环。此外营销更令产品如虎添翼,延长产品的寿命。

焕新姿:历史嫁接时尚

  浙江日报:近年来,绍兴旅游非常重视文化的融合和时代的表现形式,在巩固提高文化观光游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休闲、体验、娱乐、生态度假等多种旅游业态。请谈谈古香榧群申遗和古运河申遗等下一步的工作规划。

  唐易宏:今后,绍兴旅游业要进一步优化旅游业态。要重视文化的融合和时代的表现形式,在巩固提高文化观光游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休闲、体验、娱乐、生态度假等多种旅游业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交叉式、立体化的旅游产业体系。要深化水上旅游和文化旅游,努力让历史变得时尚,让文化变得轻松,扎实推进“全城游”。

  在延伸产业链方面,我们要按照城旅、文旅、教旅、体旅、商旅一体的理念,积极推进旅游业与农业、工业、商贸、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要大力发展工业旅游,积极发展体验类项目,以会稽山古香榧林成功“申遗”为契机推进森林旅游。

  此外,还要善于营造休闲环境。绍兴要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打造若干个旅游休闲区,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和休闲消费市场,让整个绍兴到处洋溢着旅游休闲的元素、符号和氛围。

  “城是一个景,景是一座城”,这是绍兴旅游发展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依托绍兴生态环境基础,发挥文化资源比较优势,结合现代休闲理念,通过全城旅游区龙头产品的培育,生态与人文精品景区点的打造,构建国际化、多元化、休闲化、品质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打响绍兴文化休闲品牌,力争将绍兴打造成为长三角的旅游中心城市、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将旅游业真正打造成为绍兴战略性支柱产业。


浙江日报 旅游浙江 00012 绍兴一座漂在水上的古城 2013-09-10 浙江日报2013-09-1000007;浙江日报2013-09-1000009;浙江日报2013-09-1000011;浙江日报2013-09-1000014;浙江日报2013-09-1000015;浙江日报2013-09-1000020;浙江日报2013-09-1000017;浙江日报2013-09-1000029;浙江日报2013-09-1000024 2 2013年09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