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美丽乡村·走读

叶良康竹编五禽戏

——他只用小小一根竹条,就完美呈现生物的灵动

  通讯员 戴庆来 本报记者 陈醉

  东汉时期,虎、鹿、熊、猿、鹤给了医学家华佗神来的灵感,从此有了流传千百年的“五禽戏”。而当这些大自然的精灵,落在鄞州塘溪镇东山村农民叶良康的竹编手艺上时,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

  推开叶良康的家门,不见我们预想中的竹箩、竹篮一大堆,反倒像闯进了动物世界一般,生鲜活跃。

  瞧,老鹰的眼睛咄咄逼人,令我们不觉倒退了几步;麒麟的毛发栩栩如生,忍不住想揪一把;鱼儿就这么随意摆放,却明明像在用力吮吸河水;仙鹤早已按捺不住,欲与天公试比高……

  大自然的生灵,有时连画笔的临摩,都嫌过于笨手笨脚,而眼前的它们只用了小小一根竹条,就完美呈现了出来。这是一个竹编老人创作的“五禽戏”。

  给竹编附上灵动

  竹篮、竹篓、竹筐,很多很多年前,叶良康的竹编也跳不出这些篓篓筐筐。

  1967年,塘溪镇东山村开办竹编厂,这是村里的“大事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热水瓶壳、竹篮、竹篓、竹筐等农产品,就是老百姓生活里的“柴米油盐”,十分紧俏。

  叶良康打小喜欢画画,但家里有兄弟姐妹八人,温饱都成问题,哪有闲钱给他买笔墨纸砚。他只能上山放牛时用树枝比画天上高飞的鸟,下田农耕时用石子刻画地上飞跑的野兔。大自然训练出来的美术功底,让他拿到了进厂的“通行证”。

  叶良康在竹编厂里勤奋好学,很快被选送到宁波工艺美术厂进修深造,回来后在厂里挑大梁。

  1985年,他独自办起竹编厂,竹编产品远销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在海外拥有一定市场。十年后,竹编制品外贸加工渐渐衰退,内贸产品被廉价的塑料制品取代。无奈之下,他将竹编厂改成服装厂,并交由儿子打理。

  退出竹编市场的叶良康,却没有退出竹编艺术。“以前是拿竹编来赚钱,现在我想换个玩法。”他记起小时候狂奔山林见到的飞禽走兽,想起大自然无拘无束的生灵,便有了用竹编织动物世界的想法。

  “编织动物,就要编出它们的那种精气神,光形状上像可不行。”现实生活中没有活体可参考,他就花270元买了一套世界动物图鉴,时年51岁的他开始对各种动物着了“魔”。

  2300多种动物、1万多张图片,他通宵达旦地看,细细发掘每个动物的最大特色。之后,他不是拿笔临摹画小样,就是举斧劈木刻模型。那段时间,连走路吃饭,他的头脑都不离飞禽走兽河鱼,家人都忍不住戏称他为“动物学家”。

  “以前很少有人拿竹编来做动物,因为竹编要做出棱角是非常难的,就像我们平常看到的竹篮都是圆角的一样。”怎样做出不同弧度,让叶良康犯了难。他把竹条打磨成不同粗细,编织同一个动物、同一身体部位,有时候一试就是上百种尺寸。

  慢慢地,老叶摸出了点门道。他说,像动物的身体得用相对粗的竹条来编,而颈部和腿部则用细条编,这样可以表现不同部位纹理的变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巧妙构思下,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竹编动物诞生了。

  竹编也能作画

  编几个动物,叶良康觉得还不够过瘾,他异想天开地想用竹编画画。

  “鱼游在水里,鸟飞在天空。任何动物只有在自己的一片天地里,才会显得特别精神。”叶良康看着满屋子的飞禽走兽,想要给他们“安个家”。

  绘画大师的作品成为了他的首场试验。2011年秋,他买了一本中国工笔画大师俞继高的《花香鸟语》画册。其中,俞继高广为人知的《荷塘双鹭》、《秋菊傲霜》、《白羽醉风》和《春江水暖》等作品,他伏案对照临摹了上百张画稿,对大师的花鸟画熟稔于心。

  他从大师的的精品力作中汲取营养,推出独创的《松鹤长春》图,编出的白鹤体态优美,织出的松树苍翠醒目,一幅工笔画就这样立体地站在了面前。

  从平面画到立体并不容易。第一幅作品叶良康相当不满意。“平面图,事物都只有一个面,其他几个角度全凭自己想象。”尽管反复琢磨修改,但依然无法达到他想要的逼真姿态,他只能求助大自然里的活体。

  傻瓜相机就在这时加入了老叶的战队。只要一有空,他就出门捕捉“美”,常常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等着动物摆出各种“POSE”,寻找最接近原画的角度。回家后,他又将各个角度的照片放大冲洗,再仔细研究揣摩造型和颜色。

  “每天都拍,相机都吃不消了,两三年就得换个新相机。”说起他的新战友,老叶有点不好意思了。

  可是拍照范围毕竟有限,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也并不多,这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又把眼光投向了资源无限丰富的互联网。

  2012年7月,叶良康买了台电脑。趁着上大学的孙儿放暑假,66岁老人学起了上网。他告诉记者,网上不仅图片种类多,还有分解图,这让年老眼花的他琢磨竹编模型时,省了不少心。

  “瞧,这件斗牛图,就是从网上找的。”在叶良康不足20平方米的工作室内,电脑占了个大地方,电脑旁放着一大堆打印出来的图片。为做出立体的斗牛图,他找了上百张各式各样的图片。他说,图看多了,他明白要想画好一幅画,构思立意、谋篇布局是关键,而这同样适用于制作竹编工艺品,下一步,要用竹编编出一幅更大型的画。

  谁说竹编色彩单调,在叶良康的作品里,工笔重彩的技法很明显地被运用于竹编,尤为注重竹编上色上漆的质量。

  叶良康的另一个创意,藏在工作室一幅宽100厘米、高80厘米的“松鹤延年图”里。只见,浮雕技艺被巧妙运用,树和鸟相映成趣,松树错落有致,生气盎然,白鹤翩翩起舞,活灵活现。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走读 00018 叶良康竹编五禽戏 2013-09-10 浙江日报2013-09-1000011 2 2013年09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