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潮生活

管水,呼唤更严制度

  记者 颜伟杰

  浙江,以“江”为名,拥有钱塘江、苕溪、曹娥江等八大水系和成千上万条大小河流,亚热带季风气候更是每年为其带来丰沛降水,但7、8月份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旱,还是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水资源利用的思考。

  江南水乡很缺水

  地处江南水乡的浙江,似乎并不缺水。

  据省水利厅的水利普查报告,浙江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00多亿立方米,居全国第四,但全省人均水资源1760立方米,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的1/4,已逼近世界缺水警戒线。

  客水少、水资源自成体系;河流短、径流量大;丰水期集中,雨水下得猛、留不住,这是浙江水资源短缺的客观因素。

  另一方面,由于人口大量增长,需水量与日俱增。近年来,省政府推出各项措施,建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定期监测和通报制度,我省11个设区市除衢州、台州外,其他9个设区市的市本级都具备了双水源。

  但是,对于可开发水资源量十分有限的浙江来说,不少问题仍不容忽视。目前,全省仍有50个水源地未划分保护区或划分不合理,在已划分保护区的水源地中,均有不同程度存在着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未设置或不规范、防护设施不完善等现象。

  同时,低层次产业造成的工业污染,可利用的水资源愈来愈少,使杭嘉湖甬绍温台等全省经济发达地区,个个喊“渴”。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已成为浙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

  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用水需求不断增加,而我省可开发水资源量天然不足,加上新建蓄水和引调水工程成本较高、周期较长、难度较大,用水形势仍然严峻。至2015年,我省仍将缺水11亿立方米。

  恪行最严水制度

  在水资源匮乏的背景下,浙江对“水”的认识,也在不断升华。目前,浙江省正在推行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更是为我省开展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体系。

  省水利厅水资源水保处负责人介绍,“最严水制度”严就严在制度所确定的“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到2015年末,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29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78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39立方米以内,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8以上;主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县城以上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

  具体而言,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就是要建设全省地下水动态监测体系,严格取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取水要经“许可”,用水要实行“有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减免、缓征或停征水资源费。

  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指各项引水、调水、取水、供用水工程建设必须首先考虑节水要求;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应当制订节水措施方案;同时,制订节水强制性标准,逐步实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识管理,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节水强制性标准的产品。

  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则要求完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对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考核不合格的地区,取水许可和入河排污口审批权限上收一级,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

  全民参与倡节水

  “别看这只是些数字,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的。”省水利厅水资源水保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管理制度”,所有用水单位都将在此要求下,遵循“三条红线”,实现最严格的监督管理。

  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各地水价调整工作也在稳步推进。“我省温州先行施行‘阶梯式’水价以来,市区用水量明显下降。”温州市公用集团自来水分公司副总经理余承雷说。

  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我省即将分批启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化市、县(市、区)建设。争取到2015年,全省1/3的市、县(市、区)基本达到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而到2020年,全省2/3的市、县(市、区)都将达到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

  为了绘制这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蓝图,我省还将建设一批节水型示范灌区、企业、学校、社区等,加强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促进城镇生活节水。到2015年,全省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50万亩,创建节水型示范灌区55个,全省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0%。

  “开源节流,有了好水,更要管好水,用好水。”省水利厅水资源水保处负责人说,我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就是要让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的风尚,人人拥有节水意识与节水习惯。


浙江日报 经济·潮生活 00010 管水,呼唤更严制度 2013-09-03 3168069 2 2013年09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