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企业减排 河长巡查

绍兴全民治水重振清丽水乡

  记者 颜伟杰 周智敏

  本报讯 眼下正是印染企业订单最旺的季节,但绍兴功兴针织印染有限公司日前却主动停产3天。公司总经理陈仰泉说,因为当月的排污指标快用完了,企业必须停产。

  “功兴针织印染”是绍兴市区目前仅存的19家印染企业之一。为了倒逼印染企业转型升级,绍兴市对各家企业的单位能耗、产出进行排名,分别下达每年削减5%至30%不等的排污量指标。今年,“功兴针织印染”的排污量就被削减了15%。在这家企业,记者看到,当地环保部门还在企业的排污管上安装了电子阀门。“一旦企业的额定排污量用完,阀门就会自动关闭。”陈仰泉说。

  绍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但快速工业化、城市化也带来了水污染之困。“那时,城里内河的水很黑,洗个拖把都嫌脏。”乌篷船老大周新财告诉记者,“不过,现在绍兴城里的水好了不少,乌篷船的生意也旺了。”

  “我们已经停止了对印染新办企业的审批,同时,对城市二环内的77家工业企业,逐步通过关停并转,淘汰落后产能。”绍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

  餐饮、洗浴、洗车等“六小”服务行业,由于排污设施不完善,对市区河道水质的影响也较大。绍兴市在治理工业污水的同时,对“六小”服务行业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原来一碰上下雨,我店门口的路面就五颜六色了。现在,餐饮污水经过油水分离后,统一纳入污水管网集中处理。”在城南街道翠苑社区经营一家面店的徐其尧告诉记者。

  绍兴全面推广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制”,老百姓的环保意识进一步树立起来。“河面上有没有垃圾,有没有污水进河?我们每天都要去河边巡查两次。”越城区府山街道西小路社区的“河长”诸妙茵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绍兴市的河道水质明显好转。1至6月,全市55个水质考核断面中,Ⅰ、Ⅱ、Ⅲ类的断面达到了38个,断面考核结果为“达标”和“基本达标”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4.6%和41.8%。

  在对排污总量不断削减的同时,绍兴市正在制定落实新标准,对印染企业纳入排污管污水的COD浓度考核从500毫克每升降到200毫克每升,大大严格于现行国家标准。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企业减排 河长巡查 2013-08-30 3148202 2 2013年08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