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德清残疾人志愿者周连海——

轮椅上绽放美之花

  记者 沈吟 通讯员 朱华 潘宗敏

  8月25日,德清火车站前,一个坐在残疾车上的身影,娴熟地指挥几位身着红背心的志愿者,开展义务献血宣传。他叫周连海,3岁时的一场大病,使他双下肢重度残疾,从此依靠残疾车代步。他也是德清春百合志愿者服务队的发起人,在他召唤下,500多名志愿者走到了一起。

  一个残疾人,为什么愿花这么多精力帮助别人?他又有着怎样的魅力?记者日前走近周连海。

  一座精神的富矿

  周连海家住乾元镇一套老房子,墙面斑驳。老式的桌椅和方凳、老旧的双缸洗衣机,都在告诉来访者:这是个清贫的家庭。事实上,没有固定工作的周连海,把不多的收入都奉献给了“春百合”,有时连妻子的工资也会贴进去。

  然而推开书房,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省红十字会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省“创先争优闪光言行月度之星”、感动湖州年度人物……各种锦旗、证书、奖杯,使这个小房间成了一座精神富矿。

  周连海说,做志愿服务的初衷源于感恩。曾有一个雷雨天,他开着残疾车回家,在一个上坡,车子因动力不足停下了。当他在雨中一筹莫展时,一位路人施以援手。

  他还记得,曾有一个中秋之夜,他驾车回家,却遇车子爆胎。拨打110后,民警请来修车师傅,忙了一个多小时才修好车……

  一次次受助经历,让他萌生了做志愿者的想法,希望以此回馈社会。他说:“因为我的经历,对别人的困境感同身受,才更想去帮助别人。”慢慢地,周连海尝试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如无偿献血、宣传环保……

  可是这种行为遭到不少误解。2003年,当周连海第一次要求献血时,许多关心他的人劝阻,甚至有人嘲笑,他们觉得残疾人就该安心接受帮助。但周连海一直坚定着他的信念:“虽然腿脚不好,但我有文化,也能帮助别人。”

  一朵百合的春天

  看到一个残疾人如此执著于公益事业,周围的人慢慢理解了。有人建议他,与其独自做公益,不如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

  这话点醒了周连海。经他发起,德清民间最早的公益组织春百合志愿者服务队在2006年成立了。用周连海的话来说:春天的百合,与一株小草没多大区别,只有经历风雨洗礼和阳光关爱,才能盛开花朵,带来芬芳。因为他相信,野百合也有春天。

  一个人的善举,从此变成了一群人的爱心接力。这个志愿者团队,从最初的5名队员,发展到现在的近500名。周连海播下的“百合种子”,逐渐在德清城乡生根发芽。

  如今,“春百合”有20多个QQ群,按不同行业和地域,分设各个大队和中队,成员有学生、教师、企业员工、公务员,服务范围有环保宣传、无偿献血、敬老爱幼、赈灾助残。不论盛夏酷暑还是严寒雨雪,只要社会需要,春百合志愿者的身影就会出现。每月1日、11日、21日和31日,还是团队固定的无偿献血日。

  随着一批批学生志愿者外出求学、工作,“春百合”播撒的志愿服务种子,已分布五湖四海。“从我们这里出去的志愿者,好几位还成了大学里的志愿者骨干。”队员施利程自豪地说,“在这里,周连海就是我们的榜样。”

  一个团队的力量

  作为负责人,周连海全身心扑在志愿者工作上,策划活动、召集人员、布置任务,大多亲自指挥、参与。虽然出行不便,但只要条件允许,周连海都会出现在服务现场。

  “我是残疾人,更能理解残疾人、老年人,以及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他告诉队员,敬老助残时,人要蹲下和对方同高;给老人端饺子、馄饨时,一定要先试一下温度。

  周连海的志愿服务,也曾遭遇很多遗憾,让他伤感不已。前不久,周连海和队员们为新市镇一名白血病女孩奔波,举办慈善募捐,组织队员赴杭捐献血小板,可惜未能把花季少女从死神手中拉回来。

  随着“春百合”队伍越来越庞大,活动越来越频繁,困难也接踵而至。

  队旗、喷绘、展板、传单、绶带……每一项都要花钱。而“春百合”的经费,来自每位成员的捐款,得省吃俭用。施利程说:“周连海恨不得把一元钱掰成两元来用。”有时大热天,周连海看到队员们口干舌燥,花几元钱买桶水算是“大方”了。

  为省钱,周连海逼着自己勤学苦练,成了一个多面手,甚至学会了电脑设计。

  尽管日子过得紧,但周连海依然感到充实、快乐。他说:“我不是一颗金刚石,却是一帖粘合剂,把一颗颗分散的钻石粘合到一起,生成一种巨大的力量。”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轮椅上绽放美之花 2013-08-30 3159800 2 2013年08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