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养生

癌症潜行 中药围剿

  癌症潜行 中药围剿

预防,仍然是最好的治疗

  全国每6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未来10年,中国的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将继续攀升。从“癌症县”到“癌症村”,中国肿瘤发病的历史与地理坐标背后,是社会发展与生活方式数十年变迁带来的癌症高发态势……近日,由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这样描述中国癌症发病形势。与此描述相对应的,则是一连串冰冷的数据——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50万,因癌症死亡约250万。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副主任陈万青预测,“未来10年,中国的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将继续攀升。预计到2020年,中国每年的癌症死亡总数将达300万左右,患病总数将达660万”。……《年报》认为,对于个人来说,应对癌症,预防仍然是最好的治疗。

  那么,我们该怎样预防?各种癌症各有预防要点。比如“癌中之王”肝癌,预防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及时戒除烟酒嗜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对肝脏的伤害与刺激,从而降低肝癌发病率。

  中国拥有悠久的酒文化,“无酒不成席”深入人心,“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亦道出了酒的另类效用。但酒的另一面是,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脂肪肝等肝脏损伤性疾病。对于本身患有肝病尤其是肝炎患者,如果过量饮酒,会造成酒精性肝病,双重甚至多重致病因素叠加,更会加重肝脏负担,增加肝癌风险。

  作为人体最忙碌的器官,肝脏承担着解毒、代谢、分泌胆汁、免疫防御、再生等多项功能,每天吃苦耐劳,哪怕是累病了,也从不主动报告情况,从不喊一声疼,依靠自身强大的修复能力自我疗伤。正因如此,肝癌初期的症状不是很明显,能早期发现肝癌的患者不到20%。肝癌的诱因主要有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水污染和酒精性肝硬化。

  目前,我国肝癌患者90%有乙肝患病史。针对肝癌的这些特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筛查、尽快发现早期肝癌是防治要则。慢性乙肝患者需坚持抗病毒治疗。肝癌常规筛查方法包括腹部超声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一旦发现异常,采用更精确的方法确诊。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可被发现的肝癌病灶越来越小,新型的肝脏特异性磁共振对比剂普美显与传统对比剂相比,可检测出1厘米以下的微小病灶,更有利于病情早期诊治。

医疗观改变,中医药上升为重要路径

  对发现的癌症,我们医生的建议是,早确诊,早治疗,越快越好。

  目前,西医这一块,手术切除是肝癌和其他癌症治疗的最重要方法。肝脏结构复杂、血管丰富,手术时易发生大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大肝癌或巨大肝癌,往往推挤重要的解剖结构,侵及第一、二、三肝门,手术切除的难度和风险更大。因此,肝癌切除时必须特别注重手术方法和策略,在术中灵活运用血管阻断技术、绕肝提拉技术、刮吸断肝法等重要技术,以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肝癌患者的预后。只要熟练掌握肝癌切除的方法和策略,包括肝尾叶切除、肝中叶切除、肝三叶切除、肝VⅢ段切除等在内的复杂困难的肝切除术,基本上是安全的,肝脏外科已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禁区”。

  当然,肝癌的治疗并不是单一的手术治疗。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在肝癌治疗中基本确立,包括介入、放疗、无水酒精瘤内注射、射频消融、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靶向药物等多种治疗手段,实现由“单线作战”转变为“多重围剿”。肝动脉化疗栓塞,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介入”,其方法是先行股动脉穿刺,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监控下,将导管插入肝癌的供血动脉,随后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需预先评估肝功能。由于是局部化疗,肿瘤区域药物浓度高,而全身毒副作用又小,已成为目前肝癌非手术治疗中的重要疗法。部分原先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介入治疗可使肿瘤缩小,而重新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

  近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观念正在发生改变。除了手术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中医药已成为一条越来越重要的癌症治疗路径。

  比如,肿瘤是癌毒高度集中之处,就像是一座顽固的堡垒,堡垒不能攻破,就谈不上治疗肿瘤,更谈不上清扫体内的癌毒。因此,“堡垒”必须攻破。而中医的大剂攻下法,正是攻破“堡垒”的必用之法。

  大部分经过放疗、化疗、手术后或用其他方法治疗后复发的晚期肿瘤病人,很多人都瘦得50公斤不到了,血色素降到最低限度,有的正处于大量呕血、咳血的危急情况中,有的多日来只靠输血输液活命。这些病人共同的特点是身体羸弱、神情暗淡,已经是奄奄一息了。此时就适用大剂攻下法。该法用于肿瘤临床,有破瘀、驱毒、攻积之功,不但适用于患者体壮时期的早期肿瘤,而且也适用于体弱时期的晚期肿瘤(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后的复发肿瘤),只要认症准确,攻下法就可以大胆使用。攻下法不但不会伤害正气,而且是不补之中的真补法。当然,大剂攻下,有害之物主要靠大便排出,因此治疗中必须保持大便的通畅。

  历来中医治病,是扶正还是祛邪,意见从来没统一过,对肿瘤更是这样。攻邪为主还是扶正为主的问题,确实也不好回答。为了求稳,宁可误补、不可误攻的思想有;扶正、攻邪两不耽误的有;扶正即是祛邪的也有。其实,不管哪一种想法,以“解郁、通络、软坚、排毒”为立方原则,始终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主要特点之一。

“解、通、软、排”,中医药抗肿瘤之道

  一般认为,中医治疗肿瘤,“解郁、通络、软坚、排毒”是金牌四招。中医认为,肿瘤是由气、血、痰、毒相互交结而成的有形肿块,即气滞、血瘀、痰瘀、毒聚。元代名医朱丹溪认为肿块就是由“痰饮”、“气滞”、“血块”瘀滞而成的。就像前面提到的肺癌,或者肝、胃、大肠、妇科等肿瘤的发生,确实跟气滞有关。气滞可以理解为气不顺,生气,心情不好。性格不好,郁怒,思虑过度,压力大,都是气滞的起因。国外有资料报道,肿瘤发生4个月前,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有气愤的事情发生或者长期郁闷或者长期处在工作、生活高压之下。

  气滞致病,就要解郁。对肿瘤病人,最重要的一个治疗就是解郁,通过海藻、昆布、香附、合欢皮、郁金等解郁药物,调理病人的气机。

  而血瘀,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血的运行是靠气的推动,气滞则血瘀。清代唐容川名医说:“积聚之证,此非凝痰,即是黑血。”血瘀从脉象及舌质上也可以证明,病人往往有紫色舌质,紫色舌质表明内有瘀血和蓄毒,病人往往有刺痛,刺痛为血瘀症一大典型特征。

  有血瘀就要活血通络。活血通络是治疗中基础的基础,如果说解郁是把金钥匙,把门打开后,最要做的就是基础的治疗工作:活血通络。活血可以通经络,活血可以破瘀。当然,活血药力不宜过大,过大了会造成肿瘤细胞的扩散。肿瘤实质上是人体的排毒系统不行了,毒气不能正常排出体外,所以必须通过通经络、通肠道、通窍(包括开汗孔),遵循中医以通为贵之训,将体内之毒排出体外。当代中医肿瘤专家钱伯文说:“中医药要根治肿瘤,必须走破瘀活血的道路。但破瘀活血容易造成扩散,以至于近代医务工作者不敢去尝试。但回过头来,还是要走破瘀活血的道路。只有找到破瘀活血的药与其他药物的有机结合,既不造成扩散,又消除肿块,那就找到了根治肿瘤的道路。”

  软坚。软化肿块是有可能的。运用牡蛎、海蛤、昆布、海藻、鳖甲等软坚散结药物,而这些药(除鳖甲)还具有化痰祛痰的功效。

  排毒。肿瘤病人痰凝是肯定的,病人脉象滑,大多有舌苔厚腻、痰性流动症状,所以肿块易转移,痰湿粘滞难去。华佗认为:肿瘤的发生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更有五脏六腑蓄毒不流的原因。这一论断已准确阐明了肿瘤的病因病机。也就是说为什么局部的肿块切得干干净净了,有一部分患者在若干时间后又复发甚至在别的部位又长出来了呢?根本的一条,就是五脏六腑的毒没有排出体外。所以要排毒。

  “好不好看医生,灵不灵看药材。”中医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白花蛇舌草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20世纪50年代,马来西亚一位华裔中学教师,用当地产的白花蛇舌草配合其他中草药治疗数例肿瘤取得成功。这消息出现在1960年10月31日我国香港的《文汇报》上,结果引起轰动。国内名中医叶橘泉先生看到这则报道后,即详加考证,确定白花蛇舌草就是华南民间叫的“蛇舌癀”,他把上述内容以及那则报道都写进他的《本草推陈续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63年)。以后,白花蛇舌草逐渐成为国内消化道肿瘤、淋巴肉瘤、肝肿瘤、妇科肿瘤的主要用药。

  但是,有好药材就够了吗?不够。药材好,好比是有了一副好牌,但牌怎么出才能赢,要运用智慧。在临床上,必须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该大胆用药时要毫不犹豫,敢闯禁区。处方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的药可以重用,这样往往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浙江日报 养生 00012 癌症潜行 中药围剿 2013-08-27 浙江日报2013-08-2700006;浙江日报2013-08-2700008;浙江日报2013-08-2700009;浙江日报2013-08-2700010 2 2013年08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