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螃蟹丰产

愁煞渔民鱼贩

  本报舟山8月21日电

  记者 史朵朵

  昨天中午,不少渔船停泊在舟山国际水产城的码头旁,一筐筐腰身滚圆的螃蟹被工人们从船舱里搬出来,岸上等着装货的小贩一哄而上。

  渔民胡建国坐在船舷上抽着一支烟,他指了指身后的船,“这条船可以装2.5万斤螃蟹。”但是这满载而归的船并没有给他带来期望中的好收入。

  “去年一网下去是7000多斤,收购价格在10块一斤,今年一网就是10000斤,收购价却只有4块。”胡建国说,船的燃料费、人工费都在上涨,自己每两天就要出一次海,一次10多个小时,辛辛苦苦捞上来的螃蟹卖不上好价格。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鱼没有了,螃蟹也来称大王。”胡建国说,打了20多年鱼,以前一网螃蟹上来,还有很多章鱼和杂鱼捕上来,现在却很少看到了,“章鱼很爱吃螃蟹,现在网里打上来的章鱼很少,个头比我的拳头大不了多少。看到章鱼,我就直接再把它扔下海去。”

  螃蟹的大量出现,不仅让奋战在第一线的渔民们犯愁,在螃蟹的销售链上,也成为收购商贩的难以承受之重。

  在国际水产城做螃蟹收购生意的俞位海每天收购的螃蟹量在10万斤左右,比去年要多上3万斤。这样大的交易量反而让他有点吃不消。“螃蟹从海里打捞上来到市场上,需要20个小时左右。如果不及时处理,螃蟹就会死掉。而50斤一筐的死螃蟹只能卖到20块钱。”俞位海说,他周围有近一半的小商贩都在亏损,其中包括做鱼货的一些商贩。

  记者找到在中沙头水产交易中心做鱼货收购的陈启云时,他正躺在店里休息。与其他门店热闹的螃蟹交易场面不同,他的店门前生意冷清。陈启云是福建人,做了11年鱼货生意。从码头运过来的鱼经过打包,他直接发往福建、广东等地,曾经赚了不少钱,现在生意却一落千丈。

  “现在只要船一到港,不管白天晚上,我都得自己去码头收,小工也请不起了。”陈启云告诉记者,生意从没像今年这么差过。去年从他手里经过的鲳鱼、鳗鱼等鱼货少说也有10万斤,一般半年完成三分之一不成问题,今年大半年过去了,却只有1万斤不到。说话间,陈启云拿起旁边筐里的一条鲳鱼,掂了掂分量,“这种四两多的鲳鱼是捕螃蟹时夹带上来的,现在一斤以上的鲳鱼也少了。”陈启云说,如果生意做不下去,他打算回福建老家。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愁煞渔民鱼贩 2013-08-22 3156139 2 2013年08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