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种苗多了 天敌少了

虾兵蟹将横行东海

  本报杭州8月21日讯

  记者 祝梅 通讯员 徐文奇

  8月初开捕以来,舟山国际水产城的梭子蟹日交易量一直保持在100万斤以上,最高日交易量甚至冲破300万斤。一时之间,梭子蟹唱起主角,价格却暴跌,渔民们感慨增产不增收的同时,更嘀咕着他们多年来琢磨出的一条经验:“虾兵蟹将称霸王,这说明东海里的鱼,是越来越少了。”

  这番繁忙丰收的景象,是否真如渔民们所说,预示着东海鱼类资源的衰退?且让我们从三组数据来看看,梭子蟹、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等海洋渔业资源赖以生存的这片东海海域,这些年到底是怎样的状况。

增殖放流 梭子蟹迅增

  “从三四年前开始,梭子蟹的产量就一直是呈上升趋势的,虾类产量也持续上升,不过梭子蟹的增幅是最明显的。”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所长徐汉祥给出一组数据:2010年,舟山梭子蟹的捕捞量约为7万吨,到2011年,捕捞量为8万1千吨左右,去年这个数字已达到9万9千吨,增幅超过20%。今年梭子蟹的产量尚不可知,但他估计,相比去年,仍会有2到3成的增长。

  他认为,今年梭子蟹的“丰收”与这些年我省的增殖放流活动有关,是符合近几年的东海梭子蟹资源的增加规律的。十年前,放流的梭子蟹约有三四百万只,近几年,这个数字一直在增长。“梭子蟹适合的温度为15℃到25℃,今年的持续高温有利于它的生长。”

  梭子蟹的放流力度为何一直加大?省海洋与渔业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梭子蟹属于一年生品种,放流的经济效益更显著。2011年浙江省放流的梭子蟹2000余万只,而今年的放流量已达6000万只左右。

  同时,梭子蟹数量的增加跟近年来东海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的累积效应有关。从上世纪末开始,舟山等地就在休渔措施中增加了刺网、笼捕等针对梭子蟹的捕捞作业方式,并严厉打击捕捞、销售抱卵梭子蟹行为。

  有渔民认为,今年梭子蟹价格的大幅下跌与休渔期的不合理有关,应该将休渔期和开捕期都相应提前一个月。

  “我个人认为,休渔期可以提前至5月初,但开捕期不宜相应提前。”徐汉祥说,“4月底到6月中上旬尤其是5月份,是抱卵梭子蟹的集中排卵期,5月的捕捞很可能捕到抱卵梭子蟹,但8月开渔,并不是梭子蟹生长最肥美的阶段,只是它们最易捕捞的阶段。”徐汉祥说,有些渔民担心,推迟开捕期后,生长发育更加完善的梭子蟹将有更广泛的移动范围,躲避追捕的反应能力也会上升,但从蟹本身的发育周期来讲,9、10月交配后带膏的母蟹才是最肥美的,在市场上也将更具有经济价值。

虾蟹增了 其他鱼儿少了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过去这几年,东海鱼类资源的产量的确有所下降。

  浙江省2012年的渔业经济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东海区的海捕总产量为5536327吨,2012年的总产量为5673811吨。值得注意的是,总产量上升的主力并非鱼类,而是虾蟹类。

  具体到浙江省海域,情况也大同小异。2011年,浙江省海捕总产量为3137002吨,2012年,这个数字则为3160189吨,总体增幅为0.74%。从2011年到2012年,我省带鱼的海捕产量下滑了3.61%,小黄鱼下滑3.54%,鲳鱼、马鲛鱼、鲐鲹鱼和头足类资源也分别下滑了9.97%、2.57%、14.46%、1.60%。与此同时,这两年间,虾蟹类的产量上升了15.43%,其中,2012年梭子蟹的总产量为99577吨,增幅达到22.21%,虾类资源的增幅也有14.58%。

  “梭子蟹多了是因吃蟹的鱼少了,渔民的老话有一定道理。但今年的梭子蟹增多,反映的主要是去年晚秋冬初的鱼类比较少、尤其是大鱼资源的缺乏,我个人认为,不会影响今年下半年的鱼多鱼少。”徐汉祥说,海洋食物链中,大个体的鱼类如带鱼、黄鱼、鲳鱼、海鳗都以虾蟹类为食,头足类中的乌贼、鱿鱼、章鱼以及较大的螺类也是虾蟹类的“上家”。这几年,鱼类资源的放流也一直在持续,徐汉祥估计,每年我省放流的大黄鱼有2000万尾左右,但作为多年生的品种,鱼类资源的恢复速度低于梭子蟹,在它生长的几年时间里,将面临比一年生的虾蟹类更多的捕捞压力。

  此外,梭子蟹“上级”中的主力章鱼这几年在东海的数量有明显下降,但它并不属于我省主要的东海渔业品种,目前并没有针对章鱼的增殖放流活动。

  “在海洋物种里,卵量越大的成体存活率越低。”徐汉祥说,一只梭子蟹亲体的产卵量高达100万颗,成体梭子蟹的养殖存活率只有5%到10%,在海洋自然环境中,能长为成体的蟹可能只有两位数。类似带鱼这样的品种,产卵量在1万颗左右的时候,能生长出8条带鱼成体也已经是非常好的情况。

黄鱼乌贼 请回东海老家

  除了增殖放流与过度捕捞的失衡外,虾蟹类资源与鱼类资源的不平衡发展还受到了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

  徐汉祥说,幼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历20多次的蜕壳,交配之前就将有13到14次蜕壳过程,这段时间内,梭子蟹失去了保卫它的“铠甲”,躲藏在海里,成为俗称的“软壳蟹”,这是它最容易被捕食的时段。可这些年,大鱼少了,梭子蟹自己也偷偷调了“生物钟”。

  “现在市场上的梭子蟹主要是去年晚秋和今年早春产卵所育的,不是我们过去主要的捕捞群体。”徐汉祥说,这类梭子蟹被称作“热水蟹”,它的产卵期集中在头一年11月到次年2月,正好是鱼类被大量捕捞的时节。正常情况下,梭子蟹的产卵主要集中在4、5月,这个周期成长起来的梭子蟹叫“冷水蟹”,是最主要的一类梭子蟹。初步估计,今年热水蟹的比重将占到30%以上。他担心,热水蟹数量的增多可能对梭子蟹族群的构成产生影响。

  “鱼类的排卵期主要集中在5月到6月,现在这会儿,海里的带鱼只有两个手指宽,鲳鱼也就一片树叶大小,无法猎捕梭子蟹成体。”徐汉祥说,每年9月16日开始的两个月内,鱼类资源面临大批量的捕捞,对热水蟹来说,正是躲避食物链上级的好时机。

  需要调整的,是整个海洋生态环境。针对近年来东海渔场渔业资源衰退的状况,今年7月起,浙江渔场修复振兴“五大行动”计划现出雏形。未来五年内,我省将投入100亿来培育东海主要的经济品种,包括大黄鱼、海蜇、梭子蟹、曼氏无针乌贼、日本对虾等种类。

  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年通过增殖放流等措施,东海某些渔业资源的衰退趋势得到了一定缓解。据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初步估算,今年东海带鱼的幼体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大黄鱼也能被渔民发现了,曾经一度消失的曼氏无针乌贼也在慢慢回归东海“老家”,“但这些品种想要回到趋近自然的海洋生态容量,至少还需要5至10年的时间。”徐汉祥说。

  “目前,鲳鱼的增殖放流技术已在实验室研发成功。”省海洋与渔业局的工作人员表示,渔场修复振兴计划将把增殖放流、捕捞强度控制、生态环境整治等问题更好地统筹起来,为东海渔业资源的振兴提供最全面的支持。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虾兵蟹将横行东海 2013-08-22 浙江日报2013-08-2200011;浙江日报2013-08-2200013;浙江日报2013-08-2200034;浙江日报2013-08-2200036;3155808 2 2013年08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