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朝文新智

与文化古村一起守望

  通讯员 张雪燕 徐增鎏

  本报讯 永康市芝英镇儒家村是一个傍山而建的古村落,已有近五百年历史,风貌独特。这个暑假,儒家村迎来了一批特殊客人——带着“新青年大步走:与美丽中国一起成长”微纪录使命的中国美院学子。他们要用画笔为这个古村留下永久的纪念,并为村里设计一座文化礼堂。

  “儒家村原来叫里屋庄,后来,祖先希望后代人不仅要会种田谋生,还要有文化,就改名儒家村。”87岁的村民吕美鸿面对着年轻人打开了话匣子,他曾经参与了《吕氏族谱》的编撰,在他的案头还摆着翻印后的族谱。“村里原来有三座祠堂,后来另外两座被推倒了,只留下了一座。”吕美鸿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老祠堂照片给大家看。现在修缮一新的吕氏祠堂雕梁画栋、勾檐斗角,里面还有农具陈列室,俨然一段微型农业文明简史。

  水塘、水井、老樟树是儒家村兴旺繁盛的象征,也是大学生速写的对象。水井的围栏上晒着豆角和洗好的衣物,偶尔会看到年轻妇女和老人在塘边洗衣、汲水。在美院学子的笔下,更有悠闲的鸭雏蹒跚着滑进塘里,搅碎一池时光的倒影。

  有了对儒家村的整体印象,并村前村后实地测量后,美院学生们开始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在文化礼堂设计方案探讨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希望可以在文化礼堂的设计中融入一些儒家村特有的东西。

  在祠堂里拓碑的吕易和同伴们引来了不少村民的围观,他们好奇这些城里来的年轻人究竟要变什么新戏法,连村口的大黑狗都蹲在廊柱下目不转睛。其他设计专业的学生们一连几天都埋头于自己的设计方案。“儒家村LOGO的灵感源自‘儒家’二字,所以我们选择了传统的水墨样式。”设计专业的杨雨晴语气轻松地介绍着,但整套视觉形象设计下来,她和孔维明不知道修改了多少次。

  儒家村的先贤们信奉“仁义礼智信”,现在的村民虽然讲不出经世治国的大道理,但却潜移默化地将这些融入到日常生活里。他们代代相传的可能不是奇珍异宝,但却是立世的文化传统。不久后,这里将出现全新的文化礼堂,成为集教育、娱乐、民俗传承于一体的农村公共空间,将儒家村的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发扬。


浙江日报 人文·朝文新智 00014 与文化古村一起守望 2013-08-22 3148459 2 2013年08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