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政治纵深

听,来自草根的声音

—写在我省领导干部开门纳谏之际

  (一)

  那是1942年的延安。

  落成不久的中央党校礼堂里,人人都在争取一个发言的机会。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让他们如此敞开思想,畅所欲言的,是这场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延安整风”的运动开始之时,毛泽东立下的这个“规矩”。

  时空流转。

  71年之后的华夏大地,一场规模同样浩大、立意同样深远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拉开序幕。和当年一样,诚心诚意开门纳谏,寻找真诚的声音,成为活动的重要环节。

  之江两岸的这个盛夏,因为这份坦诚,变得格外明媚敞亮。

  (二)

  8月15日,明晃晃的日头一如既往。上虞道墟镇积山村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一路走走停停,了解村庄的发展,更关注村民的所思所想。在村委会办公楼里打个照面,村党总支书记范水龙认出了他——省委书记夏宝龙来了!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亮的明镜。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展,浙江就率先动了起来。

  走农户,进企业,听民声……省委领导率先垂范,深入基层,他们以群众为镜,对照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拜群众为师,汲取前进的营养和动力;结群众为亲,解决实际困难问题。

  在省委领导的带动下,基层走亲连心,这一作为落实“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四句话总要求的浙江举措,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炎炎夏日,他们深入社区、农村、乡镇、企业、工地,晚上聊家常、清晨看菜场,用脚步丈量民意,以真心换取真情。

  进村入企、民主恳谈、约访下访、住夜值班、到社区报到、认领“微心愿”……不断创新的形式,目的却只有一个——走出机关,倾听民声、掌握民情、了解民意,看一看群众眼中的我们,是什么样子;听一听群众喜欢的我们,又是什么样子?

  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做到不“走样”、不“散光”。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全省1.8万余名党员干部,建立了走亲连心联系点2200余个,收集到群众意见建议6.4万余条次。

  (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当年,革命先烈在南湖红船上的这一句承诺,似一曲深沉的情歌,伴着历史进程缓缓淌过。90余年后的今天,它有了愈加生动响亮的注脚:“为民,务实,清廉”。

  教育实践活动的全面推进,就是从这6个字开始的。

  学文件、读经典著作、听报告会、展开集体讨论……不同内容,不同途径。群众路线的要求是什么,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又怎样提高?认真抓学习,理想信念是总开关。

  书面意见征求函、百组专题调研、调查问卷、座谈会……不同载体,不同形式。人民群众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有什么看法?日常工作中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每个人都认真“照镜子”,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两代表一委员”、老同志、服务对象、下级单位、基层群众……不同群体,不同角度。为民办实事,办的该是怎样的实事?踏实改作风,百姓究竟欢迎怎样的作风?开门听意见,听到的要是真意见。

  一句句平实朴素的话语,一份份饱含真情的意见,带来的是思想的震荡,更是灵魂的洗礼。它让更多的党员干部看到了工作上的不足与情感上的缺失,愿意停下来,想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是不是牢固、在维护群众利益上敢不敢作为、为官为民有没有做到清正廉洁。

  (四)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

  只有真心听取意见,整改才能有的放矢。

  找到了不足,看到了差距,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立说立行,边整边改。

  常规性问题的解决要加大力度,遗留问题的解决要集中攻坚,新发现问题的解决要及时跟进。浙江大地因着这不容置疑的坚定,气象一新:

  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全省面上征求到的意见,组织开展文风会风治理、提能增效、“三公经费”使用检查等“六项集中行动”;

  省委组织部在开门纳谏的基础上,作出“五项整改承诺”,从瘦、从减、从简、从实改进作风,目前已清理文件22个,调、改、停26项,部机关保留1份简报;

  省环保厅针对群众最关心的环保问题,深入推进清洁空气、清洁水源、清洁土壤“三大清洁行动”……

  有虚心诚恳,从善如流;也有等待观望,敷衍了事。活动中,个别单位和个人,把收集意见当作走过场,听听了事,没有反馈,听取意见变成了形式主义,影响群众的参与热情;个别干部官僚主义作风严重,高高在上,不喜欢听到批评的声音,表面上虚心接受,内心却做不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对反映的问题推诿或是冷处理。

  两种态度,两样结局。一味强调客观原因,一再回避尖锐刺耳之言,失去的,不仅是活动的效果,更将是百姓最质朴无价的真感情。

  好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5600多万人民有底气——

  “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应当把满足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让群众满意作为努力方向,做到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广大党员干部的承诺,掷地有声。

  (五)

  再回到令无数人热血沸腾的延安。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说这话的,还是毛泽东。

  而这番话,依旧适合当下。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真正做到一切从人民出发,常怀为民之心,常思为民之事,常兴为民之举,共产党这棵参天大树,一定更加生生不息,根深叶茂。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 00017 听,来自草根的声音 2013-08-22 浙江日报2013-08-2200010 2 2013年08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