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各界青年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期盼——
领导,我想对你说……
本报记者 何苏鸣
核心提示:
党风政风民风,关键是领导干部的作风。当前,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我省深入展开,领导干部作风如何,什么样的领导干部才算好干部,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深切,最有发言权。在采访中,我省各界青年认为,好干部要有理想、敢担当,勤政务实,为民服务。
“我们是时代的先锋,我们的热血永远最沸腾,我们的感官永远最敏锐。”这是陈独秀在一个新时代到来之前,描述他心目中青年的样子。
今天,之江两岸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而焕发活力。领导干部,该是什么样?这群最沸腾、最敏锐的年轻一代,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有正气,敢担当
“在我看来,领导干部应该有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杭州北山街道社区干部丁晶晶是个典型的80后,是“喝着蜜糖长大”的一代,可说起理想的领导形象,没经历过战争炮火的她,脱口而出的却是战争年代的硬汉形象。
“现在的个别领导,没有自己的主见,唯上级之命是从。真正遇到问题,也不敢拍板做决定,生怕要自己担责任。这样的领导,很难真正得到大家的认同。”丁晶晶说,总有人抱怨现在的年轻人不好管理,其实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把好脉”,“如果是敢说敢为,有思想有魄力的头儿,我们一定服!”
正气,是青年人眼中领导干部最该具备的品格。
“有些干部一旦出现问题就推责任,遇到矛盾就绕道走,见到利益又抢着上,不择手段,不讲原则。”丽水市莲都区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吴立库坦言,在当下社会,各行各业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这样的领导干部,可这显然不是他心目中的领导。在他看来,能胜任领导职位的,不但应该具备正义之气、贤良之德,还应该拥有一双俯首看清百姓冷暖疾苦,抬头看准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鹰眼;拥有一颗与民为善,真诚、真实、真情对待百姓的善心,拥有一枚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法律、敬畏道德的鼠胆和一双多接地气、勤积底气、广聚人气的跑堂腿,“这样的领导,才能让群众心服口服,这也是我努力学习的榜样。”
周晓静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入职场的她,对领导做派也有自己的看法。“身为领导,一定要坚持原则,维护正义,一名合格的干部,不受贿不贪污是底线,更要有勇气对社会上的阴暗面和丑恶现象说不。”在她看来,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年轻人认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是当下党员干部群体中的突出现象,在活动中,只有真正对这些问题动真格,作风才能改变,老百姓才会满意。
重实干,忌形式
“他每天都埋头苦干,他是那样全神贯注,你需要提高声音叫他,他才会抬起头来回应一声,若不,断不会察觉有谁在门外”。
香港女作家亦舒对老板金庸的这段形象描写,成为宁波北仑中学教师王艳寻找理想领导的模板。“是leader(带头人)而不是boss(上司),相信没有人会喜欢贪图安逸、喜欢享乐,只发号施令、却不带头做事的领导。”
平等、苦干、实干。这个“好领导”的定义,让许多人都投了赞成票。
25岁的沈瑞是海盐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她说:“我喜欢的干部是能以身作则,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制定政策前能做好全面的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声音,政策实施后严格按章办事,不会徇私舞弊。”
沈瑞觉得,好干部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性质职能,不能一问三不知,即使不在自己职权范围内也要在群众需要之时牵线搭桥,帮助群众找对部门,解决困难,而不是推三阻四。
“要说干部,我们村民最喜欢的就是能够办实事、解决问题,让老百姓生活越过越好的。对我来说,最好还要有点想法,能帮我出出主意。”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伏叶村的农家乐老板娘钟爱芬告诉记者,这些年在乡镇和村干部的帮扶下,她家开起了农家乐,每年收入有10来万元。
对钟爱芬来说,务实的干部是百姓最喜欢也是最需要的,而私心太重的、不把群众的事当回事的、勤于搞形式的干部是她最讨厌的。
这同样是德清乾元镇幸福村苕溪牛蛙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蔡思杰的心声。
“那些只说大话套话,虚于应付,打马虎眼,对群众的事推三阻四,而又不干实事的干部,我们老百姓打心眼里看不起。这样的干部多了,会让我们失去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蔡思杰说,百姓最希望的干部就是能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善于沟通,对自己分管的业务熟悉,又能理解群众的想法,不说大话,脚踏实地,尽可能地为我们办事行方便,这样的领导干部最得人心。
安吉县天荒坪镇横路村大学生村官孙丽霞即将结束自己的任期,在农村工作的这几年,让她对基层生活和基层干部有了不一般的体会。“老百姓最反感的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他们来说,有目标、干实事的班子才是好班子。”
孙丽霞告诉记者,基层百姓是最朴实也是最现实的,抛开所有的形式主义和繁文缛节,发展才是硬道理,“每一次开会,每一份总结,别应付上头,要有实际意义才行。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为村子办实事的干部,大家都欢迎。”
接地气,勤服务
今年5月,一条微博迅速走红。“正在德国访问的李克强总理,将在柏林观看欧冠决赛的电视直播。”原来总理也看球!这条微博迅速拉近了网民与国家领导人之间的距离。
“有些人没当领导前,对谁都客客气气,可一旦当了领导,就觉得自己该有领导的样子,往往端起了官架子。他自己累,我们看着更累。”丽水市妇联办公室的杨觅玫就遇见过不少这样的“领导”,他们喜欢抬着下巴看人,对上门办事的群众不理不睬,甚至语带不屑。
“其实领导样子,并不在于穿上考究的服装,也不在于口才好,而是善于团结周围同事,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杨觅玫建议领导干部要俯下身,多一点服务意识,“待人接物的时候,脸上多点笑容,语气温和些,让人愿意与你沟通交流。”
德清新市镇丰年村村民沈炳法这几年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可说到少数干部和村民的关系,他摇了摇头。“现在的生活条件是好了,可干部与农民碰面的时间也少啦!”
沈炳法告诉记者,以前农忙时,在田头经常会看到乡镇干部下来问问看看,可现在,愿意花时间来村里和老百姓说话、交流的干部变少了,“有时候,我们想反映点问题,还得一级交一级,等得急煞,如果领导干部能多来下面走走,多与咱们普通老百姓说说话、聊聊家常,很多问题可能现场就解决了,多好!”
多一些和领导沟通交流的机会,是很多青年朋友的期盼。“一些领导平时看上去很严肃,其实私底下都很风趣随和,也很有想法,我们希望能跟他们交朋友,学习他们开拓进取、实干巧干的敬业精神和为人处世的态度,但愿他们能和我们打成一片,那些高高在上的领导,一点都不可爱。”在杭州一家外企工作的蔡浩告诉记者。
汪玲英是一家丝绸企业负责人,她盼着领导干部能上门服务。平日里,汪玲英最关注的就是中小企业的有关政策,可了解这些政策只能通过电视或者报纸等渠道,经常只知道个大概,一知半解。
“我们自己琢磨,肯定没有领导干部解读来得详细透彻,真的盼望领导能多到下面企业走走,多把一些政策或者创业培训放到企业中来,一来让我们对政策有一个详细的了解,适时把握机会,二来也让员工们多学一些创业知识,这也能增加领导对企业的了解。”汪玲英说。
“作为领导干部,不应该仅仅是在办公室里做事,更多的是要走到基层,听取基层干部、党员和群众的心声。”林彦颖是一名海归大学生,回国要办理的相关手续,让他没少和政府机关打交道。
“个别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认为‘我是公务员,我是领导干部’,‘我来是帮你们解决问题,你就要听我的’,这样的优越感,真的让人很反感。他们更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这些天,林彦颖听周边人经常谈论“反四风”的话题,还特地去了解具体情况,“这次活动真的很重要,也很及时,是该给那些高高在上、生活奢靡的‘领导’们敲敲警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