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探索职教与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教师走出校门 学生就业有门
通讯员 赵远远
通讯员 赵远远
今年初,中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科研项目——一项使“屠宰废水”变废为宝的课题,受到嘉兴市欣禾职教集团二届一次理事大会的表彰,该项目以其环保低耗、增利增税的广阔市场前景,获得2012年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资助,使嘉职院国家级立项课题实现了“零的突破”。
这项课题,是嘉职院教师走进基层和一线企业锻炼,在实践中产生了灵感,由此列入了自己的攻关课题中,同时也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难题。
像这样的应用性科研成果,在嘉职院还有很多。仅仅今年上半年,嘉职院教师共申报专利103项。
比如,循环农业关键补链技术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012年获得嘉兴市批准建立,单胜道院长亲自领衔,面向基层农村,以提升地区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为目标,以具体的课题研究为载体,集聚、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团队。一年来,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申报发明专利10余项,获得新型实用专利授权60余项。目前,该团队正积极申报种养废弃物循环利用及污染防控技术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筹建“嘉兴农业生态与能源实用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文化 “走出去”成时尚
嘉职院科研成果近年来之所以呈井喷之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师能“走出去”,在企业真刀实枪的锤炼中接触到真正的问题,从而使科研方向有了灵感和问题意识。
“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让学生就业有门、身怀绝技,关键是加强实践性教学,而前提是教师要有过硬的本领。如果教师只是从学校到学校,只能从书本到书本,不到实践中去;或者只能从毕业生口里、从企业人员那里间接地了解企业需求;或者即使下到了企业也是绕着走,走马观花搞搞调研和观摩,那就永远隔了一层,抓不住实质。”单胜道院长指出,就是要让老师“接地气”,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激发创新的火花。
为培养一支“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结构型教学团队,嘉职院以“双素质、双结构”为标准,积极推进“理论导师、实践导师,校中厂、厂中校”的“双导师、双场所”人才共培机制,通过实施“四个一”工程,即让专业教师“联系一家企业、做一项课题、结对一个师傅、带一批学生”,使专业教师“走出去”。通过下企业或行业锻炼,每位专业教师带着“联一企、做一项、结一师、带一批”的任务,自觉地践行“四个一”工程。通过3年多的努力,嘉职院专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专业技能和服务社会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在这所高职院校中,过去教师走出去是一种必须,如今教师主动走出去成为了一种时尚。
一条纽带 职业教育集团化
近日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技能竞赛捷报频传:继两名同学斩获第六届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服装CAD制版和工艺技能大赛2项一等奖后,学生又勇夺全国高职高专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项目大赛二等奖1项,并在“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两项赛事上双双斩获全国三等奖,他们的优异表现吸引企业伸出了“橄榄枝”。
嘉职院学子能在被誉为职业教育“全运会”的技能大赛平台上屡屡获奖,毕业受到企业欢迎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嘉职院用一条纽带走出了合作共生、协同创新之路,这条纽带就是欣禾职业教育集团。
早在2010年初,该院携手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以嘉职院为龙头成立了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已从成立之初的87家增加到目前的142家。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一批企业学院、行业学院,“厂中校”和“校中厂”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该院在探索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之路上,构建了“政府政策主导的外部驱动机制”,“互惠互利的内在动力机制”,“集团主导的协调和调控保障机制”,集团引导企业充分认可、主动依靠并积极参与职教集团实施基于“厂中校”的人才联合培养,实现弹性订单和系统培养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