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经信委和省统计局发布《2012年浙江省能源与利用状况》(白皮书),并通报全省节能降耗工作情况。
一、能源生产与供应
2012年,浙江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710万吨标准煤(等价值),比上年增长26.3%。净调入和进口能源1619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0%。全省一次能源自产率为4.4%(当量值)。
(一)一次能源
煤炭、原油和天然气:共调入和进口煤炭14328万吨,比上年下降3.8%。调入和进口原油2733万吨,比上年下降7.1%。调入天然气47.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3%,净增加供应量4.0亿立方米。
核能与水能:全省核电装机容量439.6万千瓦,与上年持平,年发电量346亿千瓦时,占全省总发电量的12.2%。水电装机容量676万千瓦(不含抽水蓄能机组),比上年增长2%,年发电量19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1.7%。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308万千瓦,与上年持平,年发电量28.4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2.6%。
风能、太阳能:全省建成投产风力发电装机容量39.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3.3%,发电量7.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8.5%。全省建成投产光伏利用示范项目装机容量 7.2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约1.1倍。累计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15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5%。
生物质能:全省已建成投运生物质焚烧发电装机容量5.1万千瓦,年发电量2.2亿千瓦时,供热量107万吉焦。全省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用能中,秸秆和薪柴消费分别折合标准煤50.0万吨和95.5万吨。全省年产沼气1.97亿立方米,折合标准煤14.1万吨。
(二)二次能源
电力生产与供应:全省电力总装机容量617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淘汰小火电(小油机)19.7万千瓦。全省6000千瓦以上发电机组发电量277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省统调最高负荷517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2%;全年统调用电最大峰谷差1877万千瓦;全年从外省净调入电量36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9%。全年电力供需形势较宽松,全省未启动有序用电预案。
热电联产:全省供热机组装机容量547万千瓦,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容量8.87%。年发电量18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4%;年集中供热量3.36亿吉焦,比上年增长1.8%。
城镇生活垃圾、污泥焚烧发电(供热):全省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机组装机容量44.2万千瓦,比上年增加8.9万千瓦,年发电量29.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加11.7亿千瓦时,年供热量331万吉焦。污泥焚烧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3.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4.3%,年发电量7.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0%,年供热量244万吉焦。
原油加工生产:全省加工原油2730万吨,比上年下降7.1%。生产各类成品油及石油制品2926万吨,比上年下降8.1%。
二、能源消费
2012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1807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4%。其中,煤炭消费14374万吨,比上年下降2.7%;石油及制品消费2751万吨,比上年增长1.6%;天然气消费47.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3%;水、核、风电消费57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8.2%。全社会电力消费总量321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0%。
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中,第一产业占2.2%,消费392万吨标准煤;第二产业占70.9%,消费12817万吨标准煤,其中,工业占68.9%,消费12448万吨标准煤;第三产业占16.2%,消费2933万吨标准煤;生活用能占10.7%,消费1934万吨标准煤。
全省产业及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图
全社会电力消费中,第一产业占0.7%,消费21亿千瓦时;第二产业占76.3%,消费2449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占74.8%,消费2403亿千瓦时;第三产业占10.9%,消费349亿千瓦时;生活用电占12.2%,消费392亿千瓦时。
全省三次产业及生活电力消费结构图
全省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58.3%,比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石油占22.5%,与上年持平;天然气占3.1%,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水、核、风电占9.4%,比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其他能源品种占6.7%,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
全省能源消费品种结构图
三、能源利用状况
(一)单位GDP能耗(电耗)水平。全省万元GDP能耗0.55吨标准煤(按2010价格计算,以下同),比上年下降6.1%。万元GDP能耗水平居全国第三位。其中,第一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27吨标准煤,比上年上升0.7%;第二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77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7.2%,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83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7.3%;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20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5%。万元GDP电耗984千瓦时,比上年下降4.6%。11个市均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率的目标。
(二)能源经济效益。全省每千克标准煤产出GDP18.1元(按2010价格计算,以下同),比上年上升6.5%。其中,第一产业每千克标准煤产出36.7元,比上年下降0.7%;第二产业每千克标准煤产出13.1元,比上年上升7.8%;工业每千克标准煤产出12.0元,比上年上升7.9%;第三产业每千克标准煤产出49.3元,比上年上升3.7%。每千瓦时电力产出GDP10.2元,比上年上升4.8%。
(三)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全省人均能源消费3.3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1%。其中,人均生活用能353千克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6%。人均用电5862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7%。其中,人均生活用电716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9%。
四、重点用能行业能源利用状况
全省重点监测的32种高耗能产品单位能耗中,7种产品的单位能耗比上年上升,25种产品的单位能耗比上年下降,14种产品单位能耗处国内领先水平。其中,炼油综合能耗居国内中石化系统同类型装置第一,乙烯综合能耗居国内第二,吨钢综合能耗居全国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第二。全省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每千瓦时发电标准煤耗为290克,同比下降2克,年节能量达45万吨标准煤。全省2418家重点用能单位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9.0%,降幅高于全省规上工业用能单位1.4个百分点。
五、2012年全省节能主要工作举措
2012年, 全省坚持节约优先方针,在健全工作制度、推动结构优化、加快科技进步、加强监督检查、夯实管理基础、完善市场机制等方面加大了探索和推进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推行能源消费“双控”制度促节能。制定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印发了《能源“双控”重点工作责任分解》,按照核定基数、分解增量的原则,将全省“十二五”及年度能源消费总量分解到各市。同时,强化对各市月度、季度、年度用能和用电量的监测,实行红、黄、绿预警制度。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节能。以工业转型升级和工业强省建设为引领,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两化深度融合带动能源配置结构和消费结构优化。突出源头控制,实行严格的能耗准入标准,新增能源消费总量指标优先安排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有利转型升级的项目,以结构优化带动节能降耗上水平。
(三)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促节能。工业领域,制定下发了《浙江省“万吨千家”节能行动实施方案》,扎实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建筑领域,光伏、光热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应用进一步推广实施;交通领域,积极发展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和高效的综合网络运输系统;公共机构,大力开展节能技术改造,积极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均取得明显进展。
(四)强化监督检查考核促节能。全省颁布实施了《浙江省节能监察办法》、修订了《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细则》、制订发布了14项能耗限额标准。全省新增县级能源监察机构11家,市县两级节能监察机构总数达到87家。全年对1121家用能单位实施节能监察。“智慧能源监测”项目进展顺利。
(五)健全完善市场机制促节能。积极探索建立新增用能转让和交易制度,实行重大节能技改项目节能量与新上工业项目用能减量置换。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组织申报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机构国家及省级备案;继续对八大高耗能行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对超过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执行惩罚性电价,积极探索利用价格等经济手段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六、2013年拟深化开展的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进一步落实“双控”目标责任。与各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并督促落实。加快推进“智慧能源监测”项目建设,继续按月发布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红、黄、绿三级预警,强化考核、督查和奖惩。
二是进一步健全能源消费“双控”机制。开展能耗限额标准制(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大差别电价和超能耗限额用能惩罚性加价的实施力度;建立完善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与用能总量指标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用能总量动态平衡机制。探索按单位能耗产出建立能源使用分配制度,优化配置能源资源。
三是进一步推动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支持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力争在全省范围内实施600项节能技改项目。制定发布《浙江省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导向目录(2013年)》,加大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力度。积极组织我省企业申报国家节能惠民产品工程。
四是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和企业用能监管。深入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加快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积极组织实施交通节能示范项目,加快建立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积极开展公共机构节能技术改造,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强化重点用能单位的用能监管,开展能效达标对标工作。
五是进一步夯实节能管理基础。开展“万吨千家”节能低碳行动,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夯实企业节能管理基础。实施电机能效提升、工业锅炉节能减排行动计划,加快淘汰落后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加强能源监察机构能力建设,加大节能监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节能长效监管体系。
2012年浙江省能源与利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