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 链接

  去年5月,浙医一院康复中心医生陈作兵得知78岁的父亲癌症晚期,全身转移无法手术后,把病情告诉了父亲,并尊重父亲的意愿,不作放疗化疗,回到老家安享最后的时光。他还交代母亲,如果父亲昏迷,不要采取任何抢救措施。

  对于“安宁疗护”,陈作兵非常支持:“我曾看到一个数据,说一个人的医药费用,大约三分之一花在最后和死神搏斗的那场战役上,毫无例外,我们全部输了。”陈作兵对记者说,他时常在反思,我们对医学或者死亡的理解,是否走入了误区?

  现在,面对临终病人,陈作兵一般会对家属说,可以试试气管切开,抢救到最后;也可以回家,适当使用镇痛或平喘的药物,“没有对错之分,经过思考作出的决定,只要发自内心,都是成熟理智的。”

  更多人开始主动接受,要求不再接受无谓的临终抢救。今年5月,绍兴当地老干部林浪写信给郭航远,明确表示,“在我病伤严重无法逆转挽救时,不要抢救医治。”他认为,这样既可以使自己少受痛苦,还能为社会减少各种负担。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 链接 2013-08-20 浙江日报2013-08-2000009 2 2013年08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