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二版要闻

民生相关审批事项要缩减五成

杭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瘦身”

  记者 戴睿云

  本报讯 行政审批流程多、耗时长,是杭州市民眼中的老大难问题。眼下,杭州市启动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行政审批“提速瘦身”。

  杭州提出要成为全省“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城市,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事项要减少50%左右,将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时间从原来15个月缩短到9个月。

  为解决“办事难”,杭州已经推出“代办员制度”,成立了杭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方便市民办事。“最近,全市41个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已全部完成职能整合,设立了行政审批处,实现了‘审批事项从多个处室向一个处室集中’、‘审批处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以及‘审批人员、审批授权到位’,事项集中度达到90%。这些举措使审批效率有效提高。” 杭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祝永平说。

  但各种审批流程还是不少,目前全市共有431项行政许可事项、443项非行政许可事项。审批程序拖沓、审批环节多、周期长等问题依然突出。在杭州,一个普通投资项目审批涉及八大环节、30多个部门或单位,要办理各种手续40多道,各类登记200项,前后时间需要15个月。

  如何提速?在本轮改革中,除了“砍”审批事项,还要优化流程。以基本建设项目为例,一个项目落地要经过立项、用地审批、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这5个阶段,每个阶段还有许多行政审批事项、中介服务事项、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以前的审批方式是一个流程接一个流程按顺序来,所以等的时间长。

  现在,杭州的做法是把这5个阶段“分包”,将立项、用地审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验收发证5个环节涉及的审批事项打成五个“集装箱”,每个环节由相应牵头部门制定细化方案,在审批过程中优化流程,实现“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并联、限时办结”,尽量做到能够同步进行的就同步进行。

  杭州还对“分包”确定了时限,最主要的3个项目,立项、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每个阶段3个月,从项目立项到开工,总共9个月的时间基本完成审批。同时,进一步清理中介服务事项,压缩中介服务时限,完善信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中介机构诚信体系建设。


浙江日报 二版要闻 00002 杭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瘦身” 2013-08-20 浙江日报2013-08-2000006 2 2013年08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