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一片天
杨军雄
杨军雄
“家”的写法告诉我们,千百年来,家家户户家中都会养几头猪。“粮猪安天下”,猪是人们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住条件改善、环保意识提升,千百年来家与猪休戚与共的习惯被打破了。人们越来越难以忍受养猪产生的废水、臭气,避而远之。许多人甚至将畜禽排泄物污染等同于工业废弃物污染。
其实畜禽排泄物不同于工业废弃物,是一种可以循环利用的有机资源。按照国际上通行的种养配比是:一亩农田配套饲养2头生猪、一亩耕地配套饲养3头生猪、一亩林地配套饲养0.2头生猪。种植业与畜牧业科学配套比例确保种养平衡和土壤肥沃。
“污染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养猪场的排泄物处理得不好,就成了污染环境的祸害;处理得好,就成了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宝贝。”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省农业厅首席专家戴旭明说出了其中本质。
对人多地少的浙江而言,空间问题以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摆在畜牧养殖业面前。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一些地方农田、耕地、林地不断减少,挤压了畜牧业;一些地方养殖量过大,周边农地已经承载不了过多排放。今年上半年发生的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突出地暴露出我省一些传统主产区还存在养殖过载、环境污染的问题。
走出去,一片天。鄞州畜牧业走出去的做法,无疑是解决空间问题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我省拥有丰富的丘陵山地资源,许多地方养殖密度很低,根据专家估计,理论测算我省耕地、林地生猪养殖总体发展空间和潜力还比较大。从省外来看,丘陵山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也是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合适区域。走出去,束缚发展的土地问题,资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但是,走出去并不是简单地走低小散的粗放发展模式。率先走出去的养殖户对此体会很深。环保意识都已经被人们普遍认识。任何污染周围环境,影响生产生活的做法都会受到当地人的抵制。需要坚决摒弃重生产、轻防治,重供给、轻生态,重数量、轻质量老做法。
走出去,要撑起一片新天地,养殖户更需要高标准、严要求,照农牧结合、承载平衡的原则,突出良种化、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努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
一些人避而远之的猪粪猪尿,在鄞州率先走出去的养殖户的经营实践中,已成为与周边农户合作的纽带。规划设计养猪场时,环保先行,投入大量资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养猪场的排泄物加工成了优质的沼液、有机肥,为当地农业提供好的有机肥,帮助当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形成了共赢局面。
(作者为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