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今日嘉兴

创新区域化党建载体

嘉善夯实城乡基层党建网络

  县委报道组 刘文书

  通讯员 金晓娟

  本报讯 “找到‘家’的感觉真好。”作为一名在写字楼里工作的党员,嘉兴嘉诚拍卖有限公司员工袁李强说,过去因为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组织生活相对较缺乏。如今,罗星街道建立了楼宇党建联合体,让他很欣喜。

  “面对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基层社会形态逐步突破了城乡二元界线。”嘉善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努力拓展社会化的工作平台和载体,建构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使党在社会的组织联系成为有机整体,共同承担起关怀社会、服务社会和保障社会的功能。

  罗星街道楼宇党建联合体就是多样化党组织载体之一。作为嘉善县新城所在地,罗星街道内有大量的办公楼,25家企业入驻的时代广场大楼,共有21名共产党员,但楼宇内“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上级”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些党员也多次要求参与党组织生活。为此,嘉善探索成立了楼宇党建联合体,以楼宇为载体,以楼宇内党员为主体,建立区域化党建载体。

  不仅仅是楼宇党建联合体。近年来,嘉善县以两新组织、城乡一体新社区、城市新区为重点,共新建非公企业党组织379个,全县非公企业党组织达到705个,覆盖非公企业1737家,覆盖率达100%;新建新社会组织党组织45个,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达到68个,覆盖新社会组织240家,覆盖率达78.4%。在区域范围较大、辖区党组织数量较多的中心村、城市社区,组建32个区域化党建联合体。如今,城乡一体、网格分布、条块结合的城乡基层党建网络已然形成。

  针对新形势下的新特点,嘉善县主动探索从“管理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的新型工作机制。近日,嘉善县农经局“365红色服务方阵”的十多名党员志愿者,与清凉村种植大户、合作社负责人、村干部围坐在该村村部,交流探讨种植技术、品种和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农技专家面对面地交流后,我心里就有底了。”对于清凉村农户陈学锋来说,今年,种植了100多亩芦笋,最近出现了大面积的烂根现象。在了解该情况后,党员志愿者便来到陈学锋的芦笋种植基地,对土壤进行取样、检测,并开出了解决“药方”。

  “365红色服务方阵”只是嘉善县党组织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缩影之一。近年来,嘉善县城乡联动为民服务机制不断优化。在县领导中建立“三个直接联系”制度;在镇(街道)干部中深化为民服务“五承办”制度;在机关干部中,推行“三式”蹲点调研服务制度;在村干部中实施“八个一”为民服务制度……形成了覆盖全县的四级为民服务制度和服务网络,推进了城乡党组织为民服务同质化、均等化。


浙江日报 今日嘉兴 00020 嘉善夯实城乡基层党建网络 2013-08-20 浙江日报2013-08-2000015 2 2013年08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