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平阳:河道清污倒计时

  记者 王益敏 通讯员 陈璇

  县委报道组 黄剑萍

  本报讯 鳌江,这条浙江八大水系中最南端的河流,发源于文成县桂山乡,自西向东横穿平阳县全境,被誉为当地的母亲河。近年来,受工业、畜牧养殖、生活等多方面污染源的影响,水质严重恶化。水波乌黑如墨,船只驶过,卷起重重恶臭、污泥……

  记者了解到,截至去年,包括鳌江水域在内,平阳全县的水环境功能达标率只有25%,水功能区达标率只有17%,全县平原河网水质类别以劣Ⅴ类为主,城区内几乎看不到清澈的河流。

  在全省打响治水攻坚战的关键期,平阳也吹响了“全城治水”的集结号。平阳人决心,用两三年时间,使鳌江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75%,平原河网达60%;所有流出平阳的水系水质达标;垃圾河、黑臭河全面消失,还原一个河水清清流的浙南水乡。

  鳌江镇塘川社区的颜宅河,位于鳌江水域下游,曾是垃圾河、黑臭河集中的“重灾区”。几天前,专业的河水治污队开始对河道进行清淤作业。

  下午4时,火辣辣的阳光还没来得及收敛,治污队员陈师傅和同事们又穿上厚重的胶布外衣,跳入又黑又臭的河水中。

  “干了三四天,进程很慢,大家都有些急。”工程负责人魏昌伟摇着头,“这段河道因多年没治理,污染情况远比想象的严重。”他们发现颜宅河的淤泥中,混杂着塑料袋、玻璃瓶等大量废品,“这些东西很容易卡住抽泥机,使机器无法正常工作。”

  眼看自家门前黑臭的河水将要换上新颜,河道旁的居民很高兴。“我们再也不往里面扔垃圾了。” (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 说这话的人叫颜国校,今年40多岁了,在颜宅河畔开了一家修造小木船的作坊。

  为了更好地杜绝生活源对河水的污染,早在2010年,平阳县就启动了农村人工湿地工程。在没有市政污水管网的村庄里,由村民自行组合,把污水集中纳入池沼中,经过厌氧处理和沙石沉淀,然后在水面上种植美人蕉等善于吸收氮磷的水生植物。截至目前,已建成农村人工湿地200多个。

  明年,平阳县还将建成包括农村人工湿地在内的351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城乡污水处理基本全覆盖;到今年下半年,平阳县要建成100个滨水小公园,2015年,全县滨水小公园数量要达到350个。

  沿江而进,到了鳌江流域的东北部——昆阳镇垟港村。在村口中央,有一条叫“三个潭”的塘河,它也是鳌江水系的支流。

  和之前看到的清淤的河道不同,这条塘河清澈了许多。夕阳下,水面泛着粼粼波光,细看河水表面,还能看到许多黑色的小鱼,不停地窜来窜去。

  村委会主任吴杨东告诉记者,两三个月前,这里的水还属于重度污染。“水面漂着大片绿色浮游植物,捞不干净。”

  垟港村是平阳县城最大的猪肉供应基地。在这个居民不到1000人的小村里,曾有4000多头猪。

  “每个养猪户,家里都有一根排污管道,可以用它直接将猪粪排到村口的塘河里。”吴杨东说。

  “没想到,关停了养猪场所,河水就真的好起来了。”吴杨东说,这样“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他们没想到的,“接下来,我们将这些养殖户集中安排一个地方,让他们在不破坏水质的前提下科学养殖。”

  在探访鳌江的过程中,记者见到了大批电镀、印染企业,它们大多位于鳌江水域的支流上。按当地居民的说法,这些作坊式的企业偷排、直排工业废水的现象,一直悄然存在。

  平阳聚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典型的电镀企业。整个工厂有三十四名工人,厂房紧邻一条小溪。记者在现场看到,企业虽是将经过处理的生产废水排入小溪,但在出水口的石壁上,已清晰可见一层层黄色的浑浊物。

  企业负责人徐霸说,在这样一条小小的溪水边,遍布着多家小型的电镀企业,处理污水的成本每吨10元左右,有些企业选择偷排。

  徐霸带着记者往小溪的下游走,见到溪水已逐渐呈现黑色,还带着一股难闻的气味。

  面对这样的河段,该怎么治?对此,平阳县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在今年8月15日之前,要完成沿河污水直排企业排查工作。根据排查情况,9月底前全县沿河直排淘汰类污染企业一律关停,全面取缔沿河54家无证照企业;全面启动沿河企业入园工作,2014年9月底前,完成电镀、烂板、印染、造纸、合成革行业污染整治和入园工作……

  此外,平阳县还制定了“零点行动”,规定在2015年6月30日零时,关停所有向塘河排放废水的企业。

  两年治水,时间说长不长。昔日的河水,该恢复到怎样的程度?平阳县相关领导这样解释:“以前检查工作时,坐全封闭的汽艇,还能闻到一阵阵臭味,不好受;希望治水初步结束,我们再去检查的时候,大家都换坐冲锋舟,对于溅在身上的水花,可以放心地尝尝。”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平阳:河道清污倒计时 2013-08-18 浙江日报2013-08-1800011 2 2013年08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