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搭建新平台 构筑新优势

——浙江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纪事

  本报记者 童桦

  在今天的杭州,即便是本地人,也很少有人能够准确地说出影院的数量以及它们的所在。进入2013年以来,不仅保利、北京传奇等省外院线品牌争相进驻西溪湿地、城西银泰等场所,本土院线品牌同样成为这股热潮的参与者。据了解,作为全国知名院线品牌之一的浙江时代院线,目前已在全省开设15家影院,其2012年的票房收入高达7.16亿元,预计2013年达到9亿元,稳居全国院线前列。

  影院数量的快速增长,意味着大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和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正在急速攀升。得益于我省自2003年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后出台的多项组合政策,我省文化产业正从十年前的“新名词”朝着初具产业规模、优势门类凸显进发。2011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290.01亿元,增长速度高出GDP增速13个百分点。据初步估算,2012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超过1600亿元。

  更令浙江人骄傲的是,我省文化产业在具备增量的基础上,还打造出一系列在全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脍炙人口的产业品牌。创造收视奇迹的电视剧《温州一家人》是浙江制造,国内第一部入围奥斯卡的动画电影《梦回金沙城》是浙江制造,进驻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钢琴、迪士尼的卡通服装等,同样是浙江制造。在今年7月出炉的《201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中,综合各方数据显示,北京、广东、浙江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新三强”。

  敢为天下先的浙江人,又在文化产业这一新领域中创出了佳绩。在过去的这十年里,我省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浙报传媒、华数传媒等国有文化集团成功上市,而且还涌现出创业板“电影第一股”华谊兄弟、“网吧软件第一股”顺网科技、“演艺第一股”宋城集团、“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还有即将登陆创业板的“广告传媒第一股”思美传媒等一批明星民营企业。

  与此同时,浙江人还在这十年里理顺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体系。以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等为代表的新闻出版业,以桐庐分水制笔业等为代表的文体制造业,以“浙产剧”为代表的广播影视业,都确立了在全国的优势地位,而以原创动画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业,以横店影视城、象山影视城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业,也实现可喜的发展。2012年,全省制作原创动画片46部26375分钟,排名全国第3位;宋城千古情、印象西湖、国际沙雕节、印象普陀等一大批文化旅游品牌项目,正成为全国业态融合创新的样板。

  回首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十年,“搭建文化产业大平台,突出文化产业主体优势,形成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是大战略,但就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我省文化产业也面临着一些瓶颈。譬如文化产业总量规模仍然偏小,还未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市场主体总体上还是低、小、散,“小草”遍地,缺少“参天大树”和“航空母舰”;文化市场文化产业结构布局尚不合理,全省文化产业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门类之间还不够平衡;此外,发展多年的文化园区仍存在同质化竞争、资源浪费等现象。这些,都亟待社会各界的广泛思考和提供解决之道。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黄金产业、朝阳产业。2011年,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比2010年翻一番,占全省GDP比重7%”的奋斗目标。2012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又提出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122”工程,对构建结构合理、竞争力强、富有浙江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作出进一步规划。

  站在文化产业发展十年的节点上,浙江人有收获,也有思考:打造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培育“航空母舰”,提升产业内涵,引进复合型人才……这些,将成为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方向,也是为了文化产业更好的明天。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搭建新平台 构筑新优势 2013-08-15 3144668 2 2013年08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