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公益,如何良性循环

  刘乐平

  公共自行车的杭州模式被概括为:政府投资,企业运营。也就是说,杭州的公共自行车是公益性定位,市场化操作。

  公益性定位不难理解,只有公益性,公共自行车才有公共服务的功能,这是国外许多城市发展公共自行车的共同经验。例如在丹麦哥本哈根,只需投币20克朗就可免费使用公共自行车,退车时可取回投币。

  而市场操作又决定了免费自行车的盈利性。盈利性意味着,运营公司在免费自行车的推广中必须适当获利,否则公益性服务只能依赖政府全额拨款,公共自行车这个新事物也很难推广。

  诚如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者所说,这是一个微利的公益性事业,对于运营者而言,对内如何实现收支平衡,对外如何让众口难调的服务对象满意,是个棘手的难题。

  从杭州的实践来看,要处理好这个两难问题,一要有“银子”,二要靠“里子”。“银子”就是,政府对于公共自行车的投入,这个必须持续不间断,直至打造成一个租还车方便,网点密集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如果财政投入半途而废,发育不良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将难以培养起吸引力,导致民众的弃用,前期的投入也就打了水漂。

  “里子”是指运营企业自身造血能力,它也不能依仗着政府的拨款,高枕无忧。相反,应该积极开拓新的盈利渠道,充分挖掘车体和车棚广告的潜力等。

  总之,用好政府的“银子”,做实自身的“里子”,最后大家才能挣得“面子”。“面子”这个东西,也可以是生产力,适当的开发,就能赚来新的“银子”。如此,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公共自行车的公益和商业之间找到平衡,公共自行车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作者为本报记者)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公益,如何良性循环 2013-08-13 3138084 2 2013年08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