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烈日下,有一种精神叫不屈

—浙江抗击高温干旱特别报道之四

  高温持续不退,浙江热冠全国。

  在这个酷暑的盛夏,浙江大地有一种精神叫不屈!

  烈日下,干旱中,热浪里,全省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一心,战高温,抗旱魔,保生产,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赞歌。这也是正在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生动的体现。

  大旱,一场真正的“烤”验

  党员干部心里有没有老百姓,这场高温大旱,是真正的“烤”验!

  炎炎烈日下,滚滚热浪中,浙江的党员干部奔走田间地头,穿梭大街小巷,想方设法为群众找水源、送清凉,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爱民的答卷书写在群众眼里,镌刻在百姓心中。

  8月7日上午,永康市西溪镇干部陈志为匆忙赶到柘溪村,走进农户家里,揭开水缸盖,查看乡亲们的饮用水情况。“老陈,你来得正好,村里昨天铺好水管,今天乡亲们刚用上了水。”见到陈志为,柘溪村支书施胜刚立即通报了这一喜讯。在村民施其山家里,陈志为拧开水龙头,一股清水汩汩流出,大伙都高兴不已。

  近期晴热少雨使西溪镇上卢、董坑、柘溪等7个村相继出现饮用水困难,涉及村民2300多人。镇里组织干部下乡抗旱,通过找水源、挖水井、建设施来缓解旱情。

  陈志为下乡和柘溪村干部一起实地踏勘,发现柘溪上游一公里处的小山塘可解村民燃眉之急。但小山塘距下游蓄水池有800米,若像过去一样开闸放水,因路上有损耗,真正能流到蓄水池的水将大打折扣。陈志为多方协调,在镇里支持下,柘溪村筹集5万多元购买了800多米水管,直接从山塘将水引到了蓄水池。虽然暂解燃眉之急,陈志为和施胜刚并没有轻松下来,他们商量准备向市里打一份报告,计划在柘溪上游新建一座库容2万立方米的山塘。

  陈志为和施胜刚只是全省成千上万奋战在抗旱一线的党员干部的缩影。如今,在浙江大地,党员干部最响亮的名字就是——“抗旱服务队”。

  8月8日,临安市农业局局长赵孟龙带领农机技术人员,组织60多台(套)、价值10万元的抗旱急需农用机动水泵,从清凉峰镇到玲珑街道,沿百公里长廊为农业种植大户免费送去。上午9时多,他们到达离市区最远的清凉峰镇,事先得到消息的种粮大户陈远景、蔬菜大户王林平等人,早已在预定地点等候。机具一到,卸车、装配、注油,随车的农机技术人员现场调试,讲解操作要领。种粮大户、蔬菜大户们说:“连续一个多月不下雨,田都干枯了,今天免费为我们送来水泵,真是雪中送炭,感谢党和政府送来的‘及时雨’!”

  连日来,国网金华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20余名队员一直在婺城区琅琊镇徐村忙碌,架设低压电缆和绝缘导线120余米,安装1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帮助该村二机埠公变通上了电,使当地农户面对干旱不再犯愁,有效缓解了500多亩粮田的旱情。

  “可以在幼树周围铺一些稻草,这样能够保水,使幼树更好地成长。”近日,武义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胡卫滨冒着酷暑,翻山越岭来到柳城畲族镇屏山村的油茶基地现场指导农民抗旱。武义县是油茶种植大县,目前油茶种植面积达7.2万亩。持续的高温天气导致土壤重度干旱,严重影响油茶生长,特别是一些幼小的油茶树已濒临死亡,部分已挂果的油茶树,因地面温度太高而落果。为此,武义县林业部门组织全体林业专家深入油茶抗旱一线,采取包村组、包山头的办法,实行一对一帮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专家们一句句悉心的指导,让村民们火急火燎的心终于安定下来。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市、县(市、区)农业部门已组织490个救灾服务组、农技“会诊团”共3190多名农技人员深入一线进行抗旱指导。全省已组织调用农机设备5.8万台(套),救灾投入防疫设备1835台(套)。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哪里有急难险阻,哪里就有子弟兵的身影。高温少雨让我省不少中小型山塘水库的蓄水量急剧下降,一些山区百姓日常生活用水受到影响。多地消防官兵成了“送水使者”,为受灾群众送去甘泉。

  临海市东塍镇桐坑山区的一些村民常年从附近的山塘取水。这段时间的高温天气让一些山塘严重缺水,部分村庄的日常用水十分吃紧。8月7日,赶在村民中午做饭前,临海市消防大队的4名官兵在临海中队指导员林湘祁带领下,开着一台储水量达16吨的消防水罐车赶到了小岭村,为群众送水。看到消防车到来,村民们从家里取来水桶、脸盆等容器,整齐地放在消防车旁等待取水。“多亏你们这几天来一直给我们送水,不然烧饭、洗衣都成了问题。”一位老大爷感激地说。进入盛夏以来,临海消防官兵已为山区群众送去1200多吨水。

  缺水,缺水!8月8日上午10时左右,饱受缺水之苦的德清县筏头乡百家坞村民郦小龙给县消防大队打去求助电话:农田极度缺水,再不实施灌溉,晚稻将面临颗粒无收的境地!灾情就是命令,消防大队立刻组成“抗旱保民生送水队”奔赴受灾地。一到百家坞,消防官兵就看到村民们在路边焦急等待。车刚停稳,村民们便上前帮忙铺水带。消防队员扛着手台泵,铺设了约20米的水带,将附近溪坑的水引到了稻田里。郦小龙感激不已:“这水来得太及时了,多亏你们为庄稼引来了救命水!”

  热浪,挡不住滚滚爱流

  互助战高温,民间有大爱。在旱魔肆虐的日子里,总有许多动人的故事犹如清凉的风,沁人心脾。

  “周大爷在家吗?”8月9日,湖州吴兴区龙泉街道紫云小区五保户老人周太平家响起敲门声,社区干部小沈又一次上门走访。上一次是一个星期前,她随区残联的同志为这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免费安装了空调。可是老人住的房屋有些旧了,电路难以支持空调电压,经常跳闸,周大爷只好又重新用上了电风扇。小沈这次当即联系社区的一位检修人员。不一会,修好了,“滴”的一声,随着空调启动,屋内开始凉快起来。

  像周大爷这样的困难老人,正是这个夏天社会各界特别关注的。

  慈溪市浒山街道专门成立了“26°健康工作团”,进社区、入家庭,重点针对困难群众、孤老病残、空巢老人等群体,免费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26℃是人体最舒适的温度,26°也代表服务覆盖浒山街道26个社区(村)。”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孙杰说。“26°健康工作团”实行24小时上门服务。前几天,家住虞家路社区的杨宝贤老人午睡起来就感觉头晕、胸闷,心跳加快,他赶紧打电话给负责他家的团队医生周建光。周建光二话不说,顶着高温赶到。“只是中暑,拔下火罐,配点藿香正气水就好了。”检查后,周建光笑着安抚杨大爷。

  酷暑中,社会爱心关注的还有正在过暑假的孩子们。

  8月7日晚6时30分,江山市保安乡石鼓水库下的露天游泳池里,十几名孩子正玩得欢。水库电站的工作人员廖祥云端着一碗饭蹲在岸边,一面扒拉着饭菜,一面观察着泳池里的情况。保安乡地处仙霞山区,境内溪流、山塘、水库众多。这里的村民大都外出务工,暑期留守儿童戏水的安全隐患一直令家长担忧。半个月前,保安乡和水库电站决定特别针对留守儿童开放新建的泳池,电站的14名工作人员主动轮流担任义务救生员。此时,坂村村民管立腾来喊孙子回家吃饭。他说:“现在有这样一个专门给孩子游泳的地方,还有人专门看护,我们放心多了。”

  在烈日下户外作业的工人们,也是格外需要关爱的群体。我省许多企业都推出了送清凉的措施。

  8月7日下午2时,在东阳市区环城东路南延工程项目部,工人们正在3间装有空调的办公室午休。“上个月天气热了以后,我们就让工人到办公室午休,这里有空调。”项目部现场负责人王龙飞介绍说。

  面对持续高温,武义太平盛世实业有限公司加大了防暑降温力度。生产车间里,每隔一小段距离就放置大冰块和饮料。这个企业有500多名外来员工,每个车间都配备了防暑药品。去年新建的员工宿舍楼每一个房间都安装了空调。

  遍布于舟山诸岛的14个海缆瞭望台,因为水井干涸,近期遭遇用水难。连日来,舟山供电公司组织人员上山送水。定海金塘大浦口瞭望台所在的双礁山头虽不到200米高,但冒着近40℃高温,送水师傅们还没走到半山腰便已汗流浃背。贺侠君已经是第二次来送水,肩挑两桶水的他走在队伍最前面,他说,这种高温天气要挑着近80斤的水上山确实辛苦,但山上的值班人员更辛苦。

  高温干旱还将继续“烤”验人们,然而,只要我们保持这种“一心为民、守望相助”的精神,任何灾害都无法让浙江人民屈服。

  (本报记者 林上军 张帆 杨振华 通讯员 沈洁 叶宁 谭孝军 张伟星 沈泓华 舒清海 归李喆 潘宗敏 林亮 周敏杰 孙云东 卢萌卿 郑积亮 余静轲 黄永强 温君凯 朱跃军 钟聪慧 王文波 欧阳徐婧)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烈日下,有一种精神叫不屈 2013-08-10 浙江日报2013-08-1000007 2 2013年08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