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热议文明出境游关系国家形象——
你在看风景,别人在看你
记者 童桦
本报杭州8月8日讯 本报刊登了浙江省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出境领队汤敏军写给本报的一封信《出境游,请与文明同行》(详见8月8日第2版),信中列举了国人境外游一些不文明现象,在本报官方微博上引起读者热烈讨论。提升公民出境游文明素质是小事、还是关系国家形象的一件大事,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出境游,既是中国人走世界看世界,同时也是世界在看中国。每一位公民都是一张名片,都是展示中国形象和软实力的一个窗口。但外交部统计数字表明,我国驻外使领馆每年处理的领事保护案接近4万件,其中60%以上是由公民自身行为不当引起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礼仪之邦。但当下部分国人在境外游时的不文明行为,着实让“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大受损害。汤敏军在给本报的信中所列举的国人在境外挤电梯、“逃单”、讨价还价、大声喧哗等不文明乱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中国游客在国外的言行举止已不是个人小事,而是关系到国家形象的大事。网友认为,插一次队、乱扔一个垃圾、大声说话,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却组合成国人整体素质的负面形象。因此,国人怎样才能在享受个人自由、行使个人权利的同时,不干涉其他人的正当权利?这正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国民素质考题。
今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网友认为,文明素质的养成,并不能只靠法律来进行他律,更需要社会各界的长期教育引导,需要坚持以教育为本,教育为先,帮助人们树立道德观念,自觉做文明出境游的传播者、实践者。我们应该突出教育引导出境游客、公务人员、驻外人员等重点人群,将教育引导贯穿出境旅游的全过程。
“对于旅游文明素质,我觉得不仅需要旅行社的提醒,更需要加强媒体宣传,需要从娃娃抓起。”网友珰湖亮出了自己的见解。“能不能在领队、导游和游客群体中评选‘最美人物’,来引导整个公民出境游素质的提升,推动形成文明旅游的良好风气?”
为此,本报将向学生群体推出调查问卷,并派出记者在有出国经历的学生群中展开调研,了解出境游存在哪些不文明现象,并从孩子纯净的眼睛来透视不文明现象,听他们讲述在海外碰到的事,以此传递社会的共鸣。你对文明出境游、提升游客文明素质有什么好点子,也请快来告诉我们。
与此同时,本报另一项“携带文明出国门”的征集活动也在浙江日报官方微博上进行,哪些是你讨厌的不文明举止?看到这些出境游不文明现象,你会如何应对?我们,期待着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