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省财政厅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两手抓 两不误 两促进

  记者 何苏鸣 通讯员 莫红民 廖康

  本报杭州8月7日讯 听说省财政厅负责人要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层联系点走亲,舟山市干览镇新建社区党支部书记余金红就忙着搜集意见。在座谈会上,她把笔记本上记着的意见、建议一一提出来。

  “海岛渔船多,股东渔民和帮工渔民收入差距较大,渔船的柴油补贴政策能不能作一些改革?”“农民的精神文化要求越来越高,文化礼堂建设专项资金是不是可以进一步向农村倾斜?”……

  “我们会把您的意见带回去,认真研究,一定尽快给您回复。”座谈会上,每一位与会者的意见和建议,省财政厅负责人都认真记录与回复,并郑重承诺,要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给予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更多支持;加大财税政策引导,给予企业更多帮扶;加大民生投入,给予群众更多实惠。

  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省财政厅就积极行动起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把开展活动征求意见与做好当前各项财政工作紧密结合,重点调研财政部门在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方面如何更好发挥职能作用,并以完成全年财税收支任务、“三公”经费的管控效果、群众满意度的提升、党员干部精气神的提振来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成效,做到活动和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如何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在广泛深入听取群众意见后,省财政厅决心着力做好“加减法”。一方面,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重点做好“加法”。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新增财力的2/3以上用于民生。支持巩固和完善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体系,保障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实施;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全省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重点突出扶大扶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进一步加大清费减负力度,切实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

  另一方面,按照中央和我省关于深化作风建设、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的要求,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在行政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方面进一步做好“减法”。省财政厅将教育实践活动与“三公”经费管控结合起来,深化全口径综合预算改革,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党政机关的收支活动。加快推进“数字财政”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和行政成本,把节约下来的资金更多地用于为民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两手抓 两不误 两促进 2013-08-08 3137698 2 2013年08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