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一位旅行社领队写给本报一封信——

出境游,请与文明同行

  编者按: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而在颇具实力的出境消费背后,一些中国游客的自身素养却并没有同时跟上,因航班问题“大闹天宫”、为抢位置拍照大打出手、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中国游客出境游中屡屡出现的不文明行为,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也敲响了公民文明素养亟待提升的警钟。

  昨天,本报编辑部收到了浙江省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的出境领队汤敏军寄来的一封信,讲述了他担任出境领队12年里看到的种种被带出国门的不文明行为,并希望主流媒体发挥作用,引导大家文明出游。

  走出国门,每个人都不再只代表自己,而是被贴上“中国人”的标签,代表了国家形象。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不文明行为,都可能被放大为一个国家的文明缺失。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携带文明出国门”,敬请垂注。

  浙江日报编辑部:

  你们好!

  我是浙江省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的出境领队汤敏军。我写这封信给贵报,是因为我想用这份郑重,来引起贵报对当前公民出境游不文明现象的重视,并恳请你们能够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引导大家在境外旅游时能够养成一套良好的行为规范,提升国人在境外的正面形象。

  身为旅游业者,我比大家更为直接地目睹国人在境外作出的那些令人汗颜的行为,也因此,我对近一段时间各大新闻里频频曝光的中国公民境外旅游不文明现象深有感触。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带的一个团在乘坐电梯时的表现。我记得在电梯门打开后,团友们就一窝蜂地往里挤,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乘坐电梯的顺序应该是先出后进。当时电梯里有一位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妈妈,但团员们并没有理会她要先出来的请求,反而挤进去了更多人。最终,他们的行为只得到那位年轻妈妈愤慨的评价:“真没素质!”

  其实,大多数的游客,都传承了中国传统的“礼义廉耻”理念,在境外旅游时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为国人树立了良好形象。但的确还是有一些严重损害中国游客形象的行为存在。曾有一个团友很“自豪”地告诉我他在马尔代夫的一次“逃单”经历:由于马尔代夫注重诚信,所以在岛上参加各种水上项目时,游客只要口头报出房号,无需证明自己是房主,也无需提前支付费用,所有账单在退房时统一计算。结果,这个团友每次消费时,都报隔壁房间的房号,因为他知道,隔壁的客人将晚他一天离开马尔代夫。最终退房时,这位团友没有产生一点费用,他觉得他赚到了。可他不知道,他欠下的债,需要所有的中国游客来偿还。现如今,有一部分马尔代夫的岛屿不接待中国游客,而更多岛屿对于中国游客参加的各项付费活动,必须出示房卡方予以报名。

  还有国人在境外抢座位、随地吐痰、大声喧哗、肆意讨价还价、排队喜欢前胸贴后背、公共场所抽烟、丢垃圾不分类……这些现象,都引起当地居民的反感。因为我们出境旅游,不是仅仅代表自己,而是代表着中国的形象。这并不是说我们非要把旅游这一件原本很轻松的事情拉升到一个民族尊严的高度,但事实上,站在客观的角度,当我们常常在说外国人歧视中国人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扪心自问,我们还有欠缺的地方?

  我从2001年入行做出境领队算起,到今年已经12年。这十几年里,我发现公民出境游的人数是在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国人在境外的消费能力更是逐年增加,以我的估测,人均3万元人民币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所以,大部分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一说起中国人,第一印象便是“有钱”,出手阔绰;可是对国人的第二个印象,则让我们很汗颜,那就是“缺乏修养”。

  曾有一位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团友告诉我,我们现在所经历的阶段,是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一个环节。如果是这样,那么是时候让我们作出改变了!

  我希望通过贵报向全社会提出建议,各大媒体能否增加对公民出境游文明行为公益广告的种类和次数?在境内外旅游时,家长能不能以身作则,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学校里能不能增设一门礼仪课,告诉学生们哪些是正确的文明礼仪?贵报能不能请全社会集思广益,看看人们最讨厌的行为有哪些,该如何纠正?

  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在率团前往澳大利亚的途中了。我在这一团队里加入了一项新举措,那就是把《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的内容,印刷在《出团须知》里。我也深信,我将带领着我的团友,在澳大利亚为中国游客打造全新形象!

  浙江省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 汤敏军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出境游,请与文明同行 2013-08-08 3137916 2 2013年08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