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百姓难舍好村官

——追记鹿城区双岙村村主任徐贤芬

  记者 徐齐 通讯员 张新彤 王荣

  本报温州8月4日电 连日来,温州鹿城区双屿街道双岙村的村民陆续来到徐贤芬家里凭吊,灵堂上摆满了寄托哀思的鲜花。村民们悲痛地说:这么好的村干部,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7月30日凌晨,62岁的双岙村村委会主任徐贤芬值夜班,他像往常那样巡逻、处理村务,一名酒驾司机驾驶着疾驰的小轿车将他撞倒在地。徐贤芬再也没有醒来。

  “值夜班,他又送材料又巡查,夜宵没吃几口就走了……”

  8月2日,鹿城区有关部门负责人来到徐贤芬家里慰问。徐贤芬的妻子伍素莲一只手上打着吊瓶,一只手擦拭着眼泪。“那天,老徐赶完一个材料就匆匆出门了,说是晚上他值班……”对于伍素莲而言,每一次对7月29日深夜的回忆,都是那么痛苦。

  7月29日深夜,村民代表徐少春接到徐贤芬的电话:“他说刚刚将村安置房审批材料整理好,晚上一定要拿给我,好让我第二天一早去办理。”

  7月30日凌晨零时40分,村里的排档前,徐贤芬将材料交给正在吃夜宵的徐少春。徐少春招呼老徐坐下吃点夜宵。徐贤芬没吃几口,就说要去村中的工地巡查下。“他说要看看有没有工程车在偷排淤泥,说完就起身走了。”徐少春说。

  刚走到路边,一辆小轿车疾驰而来,徐贤芬被撞倒了。救护车赶来时,徐贤芬已没有了生命体征。随后,满身酒气的肇事者被抓获。

  徐贤芬的去世,让村民们悲痛唏嘘。村民宋海光说:“村里项目很繁琐,有人不理解还骂过他,可他还是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年过七旬的老党员蔡宝昌感叹:“双岙人民没福气啊,这么好的村官竟然就这么走了。”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他没给大伙发一根烟,我们还是选他。”

  2011年3月,徐贤芬以1000多票的优势当选双岙村村委会主任,而当时的选票总共只有1400多张。“当时选干部,老徐一根烟都没发,但是我们还是选他,我们就认定老徐是帮村民办实事的人。”徐少春说,村民认准老徐的原因,是因为他曾带领村民干了件大事。

  作为鹿城区的城中村,双岙村地理位置不错,甬台温高速公路、金温铁路和甬温线动车铁路等交通要道都从村中穿行而过。这个2.5平方公里的村子,在1992年至2004年,就被征1300多亩。“然而,由于前些年村里没能抓住发展机遇,有些大项目拖了十多年还未开发。”联系双岙村的驻村干部、双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策告诉记者,双岙村的待开发土地有200多亩,如果开发出来,光厂房租金一年就有2000多万元。

  这两年,经徐贤芬牵头,全村七八个地块的建设项目全部启动,有两个项目即将招投标,村民们翘首以盼的好日子临近了,为之付出心血的徐贤芬却离开了大家。

  “老徐这么节俭的人,为村里的事花钱却二话不说。”

  徐贤芬给村民们的一大印象就是节俭。“老徐总是能省则省。他去市里办公事,都乘公交车来回。早上6点多就起来赶公交,他说这样可以早点到审批中心,第一个排队,第一个办好。”徐少春说。

  但这样一个处处节俭的人,却在当上村委会主任后,没给家里省出一分钱。“每个月他不但没把工资拿回来,还不时向我要钱。他说,谈事吃饭都要用钱,工资哪够。他叫我别指望他拿工资回来,就当他退休做公益了。”

  妻子伍素莲发现,徐贤芬当上村委会主任后,像变了个人。以前老徐很喜欢抱着孙子出门逛,陪孙女玩,后来孩子们来找爷爷玩,他经常没空。吃饭则要三催四请,好不容易将他拉上了餐桌,却还是边吃饭边打电话。

  伍素莲清晰地记得2011年7月23日,温州动车事故当晚,徐贤芬第一时间组织村民抢救出大批伤员;第二天,他还组织村民疏导交通,送水送点心,两天两夜没合眼。

  伍素莲也记得,只有小学文凭的徐贤芬为了当好村委会主任,一有空就去书店看法律等方面书籍,一看就是一整天。

  伍素莲拿出了徐贤芬的公文包,包的表面已有不少磨损,连拉链也很难拉上了。包里装着20多份审批报告和一本笔记本。笔记本中密密麻麻记录了今年2月1日到7月29日徐贤芬的工作计划、思路和遇到的问题。

  笔记本最后记录的就是事故前一天的事。“2013年7月29日星期一上午,村里三产留地建房已基本完工,参加竣工验收,经验收为合格;下午两点半召开村两委会议;‘三分三改’要下星期二公示。”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百姓难舍好村官 2013-08-05 浙江日报2013-08-0500008 2 2013年08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