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耕读有传承 乡里聚乡情

富阳古旧农居变身新精神家园

  编者按:富裕起来的新时代农民,正在呼唤“精神富有”。农村文化礼堂,是我省正在着力打造的广大农民的新精神家园。日月光华,它传承着乡土文明、重塑着乡村文脉。据初步统计,全省各地今年拟建农村文化礼堂1700多个。本报今天专门推出富阳、慈溪两地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典型报道,以资借鉴。

耕读有传承 乡里聚乡情

富阳古旧农居变身新精神家园

  记者 蒋蕴 市委报道组 赵国青 徐磊

  本报富阳8月4日电 古戏台上,7名身穿汉服的七龄童恭恭敬敬拜师。礼毕,先生上前在孩子额头点上寓意开启智慧之门的朱砂……近日,一场传统“开蒙礼”在富阳环山乡诸佳坞村文化礼堂内举行,附近200多人涌来见证。

  诸佳坞村的文化礼堂,利用了当地胡氏宗祠的原有设施,增加了文化陈设、乡村讲堂等功能,每月都会举行七八场活动。村党委书记胡大华说,即将竣工的晚清浙派篆刻名家胡震的纪念馆,也是文化礼堂的组成部分,下半年要与西泠印社合作,承办全省篆刻大展。

  “建设乡村文化礼堂,传承沿续乡土文明,是‘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富阳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当地从去年起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程,把遍布农村的旧礼堂、老祠堂改造成为集思想道德建设、文体娱乐、知识技能普及为一体的文化新阵地。眼下,包括诸佳坞村在内已建成10个样板礼堂,在建14个,年内就将实现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5年内覆盖所有村。

  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农村礼堂,并非只是开会、看电影、听戏文的场所,更是布局于乡村的文化中心。盛夏时节,记者在富阳乡间行走,20多个逐渐串连成线的文化礼堂,带我们认识了一条植根于富春大地的乡土精神脉络。

  大源溪蒋家门口河段两岸,一边是有300多年历史的蒋家祠堂,另一边则是10年前完工的蒋家村文化活动中心,两边都是村民聚会常去的地方。蒋家村的文化礼堂,便因地制宜“跨溪而建”。87岁的村民蒋汉财,已在这里找到了自在的晚年休闲方式:在祠堂给孩子讲完祖先的故事,翻过小桥,到文化活动中心去看场村民自编自演的吹拉弹唱。

  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禀赋,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让文化渗透进农民的日常生活。在黄公望村,文化礼堂围绕书画主题举办各类教习交流,让村民浸润在艺术熏陶中;在张家村,每周举行“文化讲堂”,组织孩童诵读《三字经》、《论语》,村舞蹈队练习传统舞“跳仙鹤”;在王家宕村,文化礼堂建成古船模型陈列馆,展示省级非遗“古船制作工艺”的精华……

  以文化礼堂为主体的“乡村文化综合体”也初具雏形,成为营造文明乡风的窗口。洞桥村村委大楼前,“乡风文明荣辱榜”的展示栏特别引人注目,榜单分两种,“红榜”登村民中的好人好事,一年一换;“白榜”则公布村民中违法乱纪的人和事,一季一换。村民们称赞,这是活生生的道德讲堂。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耕读有传承 乡里聚乡情 2013-08-05 浙江日报2013-08-0500020;浙江日报2013-08-0500021 2 2013年08月05日 星期一